众力资讯网

国民党交接,朱立伦却先“清空”了党中央!他今天(22日)在中常会宣布,所有一级主

国民党交接,朱立伦却先“清空”了党中央!他今天(22日)在中常会宣布,所有一级主管、各县市党部主委,必须在月底“一律总辞”,美其名曰“尊重新任主席的任命权”!   这话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哪儿是尊重啊,分明是交权之前,先把国民党的核心班底全给清出去,连地方组织的根都快给刨了。   其实懂点政党交接规矩的人都知道,从没这么干的。在国民党的历史上,主席卸任的时候,带走自己的核心团队,比如副主席、秘书长和一级主管,算是大家都默认的规矩。   毕竟新官上任都想换自己人,这样干活才能放开手脚,前任主动腾位置也算是给面子。就像2017年洪秀柱把位置交给吴敦义的时候,也只是成立了个交接小组慢慢过渡,核心高层跟着卸任,但地方党部的架子从来没动过。   可朱立伦这次直接把范围扩大到“各县市党部主委”,这就完全打破了老规矩,把本来的“惯例”变成了彻底的“清场”。据统计,这次一起辞职的足足有211人,其中专职干部就有22人,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务系统,几乎被一锅端了。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换一批负责人吗?这有啥大不了的?可你要是搞清楚县市党部主委到底是干什么的,就知道朱立伦这手有多狠了。按照国民党的组织规矩,县市党部就是整个党的“神经末梢”,而主委就是基层的“当家人”。   他们要管的事可太多了:中央的政策得靠他们传到基层,下面党员的管理、培训、考核也全归他们管;地方上的县市长、“立委”选举,从选谁当候选人到怎么策划竞选,再到组织人拉票,全是主委牵头;就连党务经费怎么凑、跟地方社团怎么打交道、给老百姓办事的窗口怎么开,都得靠这个岗位撑着。   说白了,主委就是国民党扎在地方的“根须”,能把中央的话传下去,也能把基层的力量拧到一起。   朱立伦自己心里也清楚,国民党今年能在民进党的“大恶罢”里把所有席位都保住,靠的就是基层组织撑得住场面,地方主委们把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守得死死的。   可现在他偏偏在交权前,把这些“守土有功”的人全给撸了,这根本不是简单的人事调整。要知道,这些主委大多在地方干了好几年,有的甚至干了十几年,手里握着党员名单、社团关系、选举资源这些“宝贝”,跟地方上的乡绅、老板、民意代表的关系都捋得顺顺的。   他们一辞职,这些攒了好多年的基层人脉和组织网络,一下子就变成没人管的“散沙”了。   更关键的是,这次交接的时间卡得太刁钻了。10月底所有人都得辞职,11月1日就正式交权,中间连个缓冲的时间都没有。郑丽文刚接过来,连熟悉情况的功夫都没有,就得马不停蹄地重新任命全台湾各县市的主委。   可新主委上任不是走个过场就完事儿的,得重新摸清楚当地的情况、跟社团打好关系、把党员的关系理顺,这个过程快的话要两三个月,慢的话大半年都不一定够。   要是赶上年年底的地方补选,或者明年的“立委”初选,这段没人管的“空窗期”简直能要命——没人牵头组织,没人统筹资源,候选人只能自己干自己的,这不就等于把选票白白让给别人吗?   朱立伦肯定知道这里面的厉害关系,但他还是这么做了,表面上说要“建立新惯例”,其实心里藏着更深的打算。   他是这十几年里,国民党第一个干满四年完整任期的主席,他需要靠这么一次彻底的“清场”,给自己留下个明确的历史定位,证明自己不是被动交权,而是主动给新人搭了个“干净的舞台”。   而且这招看着“狠”,其实也是给郑丽文送了份大礼:所有老人都走了,郑丽文就能毫无顾忌地提拔自己人,把整个党务系统换成清一色的“自己人”,不用被前任的班底掣肘。   之前国民党总出“中央说的话传不到地方”的问题,就是因为地方主委大多是前任留下的老人,新主席指挥不动,朱立伦这手等于是提前帮郑丽文把这个麻烦解决了。   当然,朱立伦也没把事做绝。他之前就说过,自己卸任后要当“永远的志工”,帮着培养年轻人,要是候选人需要帮忙,他肯定全力支持。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我把地方组织的“老架子”拆了,但我手里还攥着基层的人脉和选举经验,新团队要是用得上,我可以帮着搭桥铺路。这样一来,既显得自己“退了也不闲着”有担当,又在无形中保住了自己在党内的影响力,进可攻退可守,打得一手好算盘。   现在整个国民党都在盯着这次“大换血”的后续发展。郑丽文已经公布了第一波人事名单,季麟连、李乾龙接了副主席的位置,但地方主委的任命还没消息。   要是能快点选出有经验、镇得住场的主委,把基层组织重新盘活,那朱立伦这手“清场”就算是“先破后立”的好事;可要是选得慢了,或者新主委镇不住局面,基层人心散了,明年的选举就悬了。   毕竟国民党现在是在野党,全靠基层组织撑着跟民进党对着干,这根“命根子”要是断了,再想接起来可就难了。朱立伦这步险棋到底是高招还是埋了个雷,就看郑丽文接下来怎么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