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日本外相阐述日本的对华关系! 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首次记者会,阐述了日本的对华关

日本外相阐述日本的对华关系! 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首次记者会,阐述了日本的对华关系,他表示: 日本新外相的首次记者会,把对华关系的 “两面派” 嘴脸摆得明明白白。10 月 22 日,刚上任的茂木敏充在东京外务省对着镜头说,要在 “战略互惠” 基础上和中国搞建设性关系,可合作的领域就推进,分歧靠对话解决。 这话听着温和,可顺着他的话往下挖,没说出口的 “该对抗就对抗” 才是重点,那股子美国的调子藏都藏不住。 茂木的表态里全是小心思,凤凰卫视记者追问高市新政权的对华方针时,他翻来覆去就强调两个词:对话和务实合作。 但他特意加了句 “提出日本应有的主张”,还把对华关系和日美同盟绑在一起说,直言要先强化日美威慑力,再拉上澳大利亚、印度这些国家搞 “印太协作”。 这套路太熟悉了,不就是美国一直鼓吹的 “结盟围堵” 路子?2024 年美日峰会刚达成 70 项防务协议,现在茂木这话,等于把日本的对华政策架在了美日同盟的框架里。 最有意思的是 “可合作领域” 的说法,茂木没举任何具体项目,只说 “沿用往届政府的合作机制”。这背后全是现实的算计,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摆在那,2024 年日本 92% 的稀土还得从中国进口,本土分离产能连 15% 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就拿信越化学来说,一边靠中国稀土做光刻胶,一边拿政府 350 亿日元补贴建新厂想 “去中国化”,这种矛盾的操作,正好对应了茂木 “合作又防备” 的表态。 丰田更头疼,和比亚迪联合研发的电池技术,可能因为高市政权的技术审查卡脖子,一年得损失 800 亿日元,这些账日本企业比谁都清楚。 而茂木没明说的 “对抗面”,早被高市政权的动作戳穿了。这位新首相上台就计划把防卫预算提到 GDP 的 2%,也就是 840 亿美元,其中 35% 要用来买美国的 “堤丰” 导弹,还要部署在琉球群岛瞄准东亚沿海。 更狠的是要搞 23 项尖端技术封锁,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全在名单里,明着是 “经济安全”,实则就是配合美国卡中国技术的脖子。茂木在记者会上提都没提这些,但说要 “强化威慑力”,可不就是指这些扩军和封锁的动作? 历史问题上的表态更能看出门道,茂木说继承 “安倍谈话”,这话听着中立,却回避了对侵略历史的深刻反思。 要知道高市早苗本身就是保守派,中方早就提醒过靖国神社的问题,可新政府连句明确的表态都没有。 这种 “模糊处理” 的背后,是既想安抚周边国家,又不想得罪国内右翼的算计,和美国在敏感议题上 “打擦边球” 的手法如出一辙。 日本的两难其实早写在了脸上。茂木自己都承认,外交得先理顺国内政局,现在执政联盟还在磨合,根本没法搞激进政策。 一方面要靠中国的市场和资源,丰田、索尼这些巨头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另一方面又得跟着美国搞 “印太战略”,怕被盟友甩下。 就像 JX 金属,拿政府补贴扩稀土产能,可技术和成本根本拼不过中国企业,最后还是得偷偷从中国进口原料,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正是日本对华政策的真实写照。 茂木的记者会更像一场 “话术表演”,把合作说得好听,把对抗藏在背后,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跟着美国占便宜。可现实哪有这么好的事? 稀土的主动权在中方手里,技术封锁只会让日本企业失去合作机会,扩军的钱还得从民生预算里挤,58% 的日本民众都反对这种做法。 接下来就看日本怎么平衡了,茂木说的 “对话” 会不会变成拖延的借口?企业的损失和民众的反对,能倒逼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吗?毕竟合作不是喊口号,对抗更得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