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朱静燕何雯雯□摄影张梦玥陆巍叶语波
[开篇语]秀水湖波潋滟,杏林之风蜿蜒,杭嘉湖平原的沃土上孕育出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这里有淬炼古方、悬壶济世的老一代医者,更有青囊金针、革新剂型的年轻医生……让我们走近“我嘉名中医”,对话杰出的岐黄传承者,聆听嘉兴的中医智慧。
[医语录]承家学古法之韵,研中医新术之形,效临床验方之精,惠百姓康健之行。
在嘉兴市第二医院针灸推拿科的诊室内,许旭杰左手拇指按住穴位旁的皮肤,右手捏着银针,手腕轻抖发力,银针刺入皮下……短短半分钟内,十余根银针稳稳扎进患者身体的不同穴位,温针灸的尾端还燃着艾绒,热力通过针身传导至人体穴位深处,实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等疗效。
这套针灸手法属于许旭杰的“拿手绝活”,在行内被称为“飞针”。70多岁的范先生此前因左侧腰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引发剧痛,导致只能依赖拐杖行走,之后,他慕名找到了许旭杰。在连续两次接受许旭杰的温针灸、中药熏蒸等治疗后,不仅腰椎间盘压迫神经带来的刺痛感消失,而且也无需拐杖就能走路。
像范先生这样慕名来找许旭杰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诊室内挂满的锦旗与书画匾额中,“孟河医派传人”“许氏中医外科”的字样格外醒目。“许医生不仅手法了得,他那些独特的外治疗法和膏药制作,听说都是孟河医派和许氏中医外科的真传。”范先生由衷赞叹道。
作为近代中医重要流派“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许氏中医外科第五代传人,“80后”的许旭杰将百年流派的精髓融于每一次把脉问诊与对症治疗,让古老医派在当代焕发新生。
家学深厚,少年立志承岐黄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许旭杰,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就在家里长辈的安排下,跟着姑妈、许氏中医外科第四代传人许银华,以及国家级名老中医盛燮荪和省级名老中医张明权等研习针灸及中医内科。
“每个周末,都跟着姑妈和两位老先生抄方、学习。”作为许氏中医外科第五代传人,在家庭熏陶下,少年许旭杰的寒暑假也都在姑妈工作的医院里度过,早早接触临床实践。在日复一日的抄方学习与临床实践中,许旭杰慢慢爱上了中医。高中毕业时,许旭杰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本科毕业工作后仍然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大学的学习,让我对此前的中医感悟有了更为系统化、理论化的‘升级’,当时打下的理论框架体系受用至今。”
许旭杰一直坚持在嘉兴市第二医院针灸推拿科临床一线,继续跟随两位老先生专研岐黄之术。后又幸得姑妈举荐与恩师厚爱,被张明权老先生认定为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成为该流派第四代传人中最年轻的传承人。这段跨越代际的师承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中医根基。
从医十多年,许旭杰以老年病、慢性病为诊疗重点,开展了针灸治疗内、外、妇、儿等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神经性耳聋耳鸣、腰椎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以中医外治疗法为主,配合汤药、针灸、正骨等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他的医技不仅被患者认可,行内前辈也对他赞不绝口,“是难得的集齐了师承、家传和正统中医药大学学历的中医传承人。”
博采众方,手到病除显真章
“我的特色,一是家传的外用药制作,二是博采众长的手法。”许旭杰如此概括自己的诊疗特色。
这些年,他跟随父亲整理祖传外科药方、医籍,深耕家传的软坚膏、白降丹、透骨袪痹药酒等外治膏剂的炮制技艺,还花了多年心血,系统学习了龙氏整脊疗法、日本徒手疗法、澳大利亚ANRM手法、美国关节松动术、神经松动术等国内外整复技术,博采众方、融会贯通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手法治疗体系。
在针灸推拿科门诊中,许旭杰的手法治疗往往立竿见影。8岁的小徐因跆拳道训练导致右腿疼痛、行走困难,经他评估发现是右侧骶髂关节错位引发的长短腿问题。通过手法复位、走罐技术和针对性康复训练等,小朋友的长短腿和右髋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行走时疼痛等症状也很快消失了。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从河南商丘驱车12小时前来求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严阿姨,因无法站立而“躺”着进了许旭杰的诊室,许旭杰为其实施龙氏正骨手法、走罐技术等治疗后,一次治疗就能站立行走了;在国外留学的小李因陈旧性踝关节扭伤面临手术,经人介绍找到许旭杰,经他运用经筋针法的“青龙刺”松解小腿肌肉和筋结,配合柔性正骨术、中药泡脚以及针对性中医康复训练等治疗,半年后,小李就能扔掉拐杖重新正常行走。
“临床中,我常以外治快速控制症状,同时配合汤药内调脏腑功能,标本兼治。”他总结道。
另一方面,许旭杰在传承家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中医外科不是故纸堆里的学问,而是要解决现代人的病痛。”他将家传的白降丹降低浓度后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椎管狭窄,并命名为“白灵丹”;将中医香疗学的植物精油提纯技术,创新应用于过敏性皮肤的冬病夏治治疗中;在治疗癞头病的经方中,提炼出“生发水”,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季节性脱发等,让脱发患者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研制的通窍膏、通窍滴鼻剂,为众多鼻炎患者解除了痛苦;独创的“宰蛇膏”,对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有奇效……这些进行了现代化改良的许氏家传方药,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守正创新,医研并重开新局
师承、家学以及大学里所受的系统训练,让许旭杰拥有独特的“整体观”治疗理念,这也让他在多个领域游刃有余。
作为马拉松协会保健医生、健身协会医疗顾问,许旭杰长期服务于运动人群,在处理运动损伤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他还将治疗领域延伸到人体结构,探索体态与健康的深层关系。
“人的脸型好看程度与体态直接相关。”不久前,许旭杰受邀在口腔正畸学术班上为同行们讲解足弓、骨盆、脊柱如何影响面部轮廓;在中医美容讲座中,他演示着如何通过耳针、耳穴压豆实现面部抗衰……“对于中医来说,其实能做很多事。”他一直这样认为。
作为中医“科班生”,许旭杰在精研临床的同时,也在科研领域孜孜以求,多年来同样硕果累累。近年来,他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医学专著四部,在二级以上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涵盖下颌偏斜与颈椎歪斜相关性研究、子午流注针刺配合恒温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耳迷走神经刺激配合体针治疗失眠症等方向。凭借对中医领域不懈追求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医技,如今,他身兼嘉兴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嘉兴市针灸推拿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等职,成为连接传统家学与现代科研、承前启后的“中流砥柱”。
从家学渊源的少年学子,到博采众长的杏林传人,许旭杰用二十多年的从医经历诠释着当代中医的守正创新之路。守,是守护家传技艺与师承精髓;创,是创新中医外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之道。在他的诊室里,古老的中医智慧正以新的形式惠泽今人,书写着中医传承与发展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