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当频繁背刺降价成为日常 这家公司不缺技术,缺的是对用户的敬畏! 提车三个月,爱

当频繁背刺降价成为日常 这家公司不缺技术,缺的是对用户的敬畏! 提车三个月,爱车贬值30%,比亚迪老车主们在维权群里互相安慰:“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被割成韭菜。” “我去年12月花14.58万买的宋L DM-i,才过了三个月,同样车型就降到了11.98万,2.6万元瞬间蒸发,这相当于我首付款的三分之一啊!”一位比亚迪车主在维权群里发出这样的感叹。 2025年3月,比亚迪挥出“价格屠刀”,以“限时一口价”为名对多款非智驾版车型发起“价格核弹”式袭击。秦L DM-i 120KM领先型直降3.6,售价从12.58跌至8.98,降幅高达28.6%。 --- 01 价格暴击,车主资产大幅蒸发 比亚迪的降价策略来得突然而猛烈。2025年3月29日,比亚迪宣布对王朝网部分非智驾车型实施“限时一口价”。 秦L DM-i非智驾版直降1至8.98万元,宋L DM-i非智驾版狂降1.6至11.98万元。 这已是比亚迪3天内的第二次大规模降价,涉及海豹06 DM-i、宋PLUS DM-i等7款车型,最高降幅达1.6万元。 一位车主无奈地说:“我2024年10月才买的秦L DM-i,短短五个月,官方价格就暴跌了3.6万元,创下了中国车市燃油车以外的最快贬值纪录。” 更让老车主们难以接受的是,这次降价被业内普遍视为“清仓式甩卖”,核心目的是为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新款车型腾出市场空间。 02 信息迷雾,销售话术背后的真相 降价并非毫无征兆。2025年2月,比亚迪一口气推出21款智驾版车型,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然而,许多老车主表示,他们在购车时对此一无所知。 “购车时销售反复强调‘年底促销是全年最低价,2025年不会有大动作’。”一位在2024年12月购入宋L DM-i的车主回忆道。 实际情况却与销售的承诺大相径庭。 一位比亚迪4S店前销售经理透露:“厂家要求我们签保密协议,禁止透露2025年智驾版的研发进度,甚至培训时统一口径‘新款只是小改款配置不会有大变化。” 这种“信息欺诈”,让老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盘了“技术过时+价格虚高”的库存车。 03 维权困境,厂家冷漠应对投诉潮 面对突如其来的资产缩水,老车主们纷纷发起维权行动。 在黑猫投诉平台,针对 “降价补偿”的1.2万条投诉中,仅有3% 得到“赠送保养”的象征性回复,其余均以“市场波动,价格调整属正常商业行为”为由拒绝。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车主反映比亚迪承诺“3个月价格保护”,但在此次降价中,却以“限时促销不属于常规降价”为由拒绝履约。 车质网数据显示,比亚迪宣布20款车型升级智驾版“加配不加价”时,全国老车主的投诉量在一周内暴涨500%。前10名投诉车型均为比亚迪旧款。 04 技术迭代,代际割裂的牺牲品 比亚迪的产品迭代速度堪称“汽车界的手机厂商”,几乎每年推出一个全新技术版本,且新版本往往在硬件层面彻底颠覆旧款。 这种“代际割裂”导致非智驾版车型迅速贬值。 此次降价的秦L、宋L DM-i均为2024年中上市的非智驾版车型,上市不足一年便遭大幅降价,有分析指出原因在于其硬件架构无法兼容智驾系统,于是沦为了技术迭代的“弃子”。 一位行业观察家指出:“比亚迪的价格背刺,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运营’的虚伪面纱。当车企将‘快速迭代’包装成‘技术普惠’,将‘清库存降价’美化成‘回馈消费者’,本质上是将用户视为‘短期套利工具’。” 05 自嘲文化,“韭菜之眼”的讽刺幽默 在愤怒与无奈之余,车主们发展出了一种自嘲文化。 多个电商平台上突然出现了“没有天神之眼”、“韭菜之眼”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车贴,并引发了车主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这些车贴,成了比亚迪老车主们的身份标识。 一位购买了的车主苦笑着说:“贴上这个车贴,至少能让别人知道我为什么开得这么慢——因为没有‘天神之眼’啊!” 这种幽默背后,是车主们对比亚迪信任的动摇。 “为什么我在去年花同样的价格买到的车,今天却因技术迭代而贬值?”这一问题成为了不少老车主心中的隐忧。 06 行业震荡,监管出手整治乱象 比亚迪的激进降价策略不仅引发了车主不满,也在整个行业引起了震荡。 友商被迫跟跌:吉利、长城等品牌紧急调整插混车型定价,但受限于成本难敌比亚迪垂直整合优势。 二手车商恐慌:比亚迪准新车3个月贬值率超30%,部分车商直言“不敢收旧款比亚迪”。 国家发改委已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明确表态,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严查恶性竞争”,强调“严禁汽车零售企业进销倒挂,禁止以压榨人力成本搞低级价格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指出无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将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