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训育并举 培育新时代职业教育名师和名匠

转自:光明日报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创建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了培训、培育“训育并举”的名师(名匠)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

构建“训育并举”名师(名匠)培养体系

学院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以树师范、强师能、筑师魂为理念,积极探索职教名师(名匠)专业化培养、专长性培训、专家式培育的三阶发展路径,实现教师培养、师资培训向教育家培育的方式转变。聚力线下深度研训,建立职教教师标准化培养体系,科学制定培养策略,系统设计培养方案,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实现名师(名匠)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培养;聚效企业跟岗实践,构建职教师资的多元化培训体系,通过企业现场教学、岗位实践、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岗位分层、专业分类、业务分级多样化培训,实现名师(名匠)技艺技能提升的专长性培训;聚焦导师伴随指导,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学员配备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和思政导师,“三导师”协同实施全周期的伴随指导,用教育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名师(名匠)的专家式培育。

建立“三教协同”名师(名匠)支持系统

学院通过“联盟+共同体”的组织形式,搭建“三教协同”创新平台。以“校—企—校”职教教师教育联盟为基础,集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势,形成高校、企业、职校三方共育体制,统筹规划培养目标、培训内容以及组织形式;以职业教育“双师型”基地共同体为牵引,形成包括牵头单位、核心成员单位、企业实践基地的“1+5+N”协同育人机制,引领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5家核心成员协力实施名师(名匠)培养,协调一汽集团等N家企业承担校外实践教学培训任务;以继续教育发展共同体为延伸,助力职教教师终身教育和生涯发展。学院充分发挥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省职业技能认定中心等平台作用,探索“培训结业证书+国家信息安全水平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1+N”证书形式。

创建“交互融合”名师(名匠)实施路径

开展集中研修,扩大培养广度。名师(名匠)培养方案设计体现“刚柔相济”“纵横交错”“内驱外联”三大策略。出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计划管理办法》,发挥刚性的制度保障作用;邀请一线教师亲身畅谈教育家精神,彰显柔性的精神引领。学院设立学员全过程成长档案,纵向贯通名师(名匠)职业成长历程;设计技艺技能传承创新等17个内容模块,横向融通名师(名匠)综合素质提升。通过“教、学、练、战”一体化研修,激发学员自主研习;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与高校教师联合授课,提升培养质量。

深入企业实践,强化培训深度。学院通过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名师(名匠)到高精尖新企业考察工艺流程,增强名师(名匠)对技术标准的感知和行业动态的了解;开展技能训练,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在真实岗位拜师学艺,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开展项目合作,通过教育教学与科技革新等横向课题研究,深化产教融合、科创融汇。

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培育精度。聚焦专业发展,学院围绕工作室建设等六个一重点任务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设计名师和名匠2套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类指导;制定19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一人一案。实施科研启航,以项目引领、成果物化的形式,通过项目共建、集体共研、成果共享的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技术合作共赢。强化示范引领,助力学员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名匠技艺传承创新平台,通过名师(名匠)公开教学、论坛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修等教研活动,带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强化“示范辐射”名师(名匠)育人成效

基地典型示范头雁效应凸显。学院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了名师(名匠)线下深度研训。基地负责人在教育部组织的专题研修班上分享了先进经验,并受邀在多家职教国培基地作专题报告。基地督学受邀在四川“三名”工作室启动仪式作专家点评。基地学员受邀在第二届全国职校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六省市联合研修等活动中分享经验。

学员带动辐射效能扩大。学员纷纷成立省级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创新团队、立项重点课题、开发典型案例。有的学员入选《守望复兴的巨匠》系列报道典型人物,有的学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有的学员建成职业教育国家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多名学员获得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一年来,学院将培养对象由个体范畴转向团队建设,将培养模式由通用性转向多样性,将培养体系由扁平化转向立体化。学院“三教协同”机制聚焦教师需求“大舞台”、唱响服务职教“主旋律”,“训育并举”模式汇聚终身教育“新动能”、打造服务保障“新格局”,使培养更具广度、培训更具深度、培育更具精度、服务更具温度。

(作者:董鹏中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