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中国(济南)第十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在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开幕。现场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展商齐聚一堂,带来文房四宝、珠宝玉石、非遗手作等丰富展品。在众多展位中,一家主打鲁绣技艺与国潮设计的摊位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这个展位负责人是山东泉艺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师赵宁。

赵宁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从小在英雄山文化市场的氛围中长大。“我从小一到周末就来这儿逛,对这儿太熟悉了。”她说。这份对本土文化的亲切感,也成为她日后投身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动力。
泉艺坊专注于鲁绣技艺的传播与高端定制服装的开发,赵宁介绍,她的母亲是原济南刺绣厂的老员工,从16岁开始学习鲁绣工艺,至今已有40多年的经验。“妈妈是创始人,我是接班人。”她笑着说。如今,赵宁带领团队将鲁绣从服装拓展至文创、饰品等多个领域。

“我们现在做的不仅是传统服饰,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创意产品。”赵宁一边介绍,一边展示摊位上的丝巾、耳钉、戒指、绒花胸针等小件产品。她说,这些都是用非遗面料和鲁绣工艺制作而成,有些服装裁剪后剩余的边角料,也被巧妙设计成耳饰、戒指、毛衣链等饰品,既环保又有创意。


“去年我们第一次参展就很受欢迎,今年带来的新产品反响也不错。”赵宁注意到,很多游客逛完翡翠、玉石展区后,会顺路来她这里挑选一些伴手礼,“他们不仅自己买,还会带给亲戚朋友,这说明我们的产品是有吸引力的。”赵宁笑道。
除了服装与饰品,泉艺坊还开发了装饰画、扇面礼盒、摆件、收纳盒等文创产品,并开设鲁绣、盘扣、扎染等手工艺培训班。“我们希望能带动更多本地女性就业,也让非遗手艺真正走进日常生活。”赵宁说。她认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是非遗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关键。
未来,赵宁希望带领团队继续深耕济南本土文化,开发更多具有泉城特色的产品。“我们现在也和很多大学生合作,用她们的审美来设计产品,让鲁绣不老气,更贴近年轻人。”她相信,只有让传统手艺“活”在当下,才能真正实现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济南)第十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现场,像赵宁这样的年轻非遗传承人不在少数。他们用当代语言讲述传统故事,让文化不只是记忆,更成为可触摸、可佩戴、可流传的生活之美。(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宋钰王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