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老了,不受儿女待见,不是因为没存款,也不是因为子女不孝,而是不懂得这三件事。

人老了,不受儿女待见,不是因为没存款,也不是因为子女不孝,而是不懂得这三件事。 第一,学会服老,人老了就要服老。第二,学会守嘴守心,操心越多,越惹人嫌。第三,学会独处,装聋作哑,糊里糊涂,安静渡晚年。 张大爷退休前是厂里的钳工标兵,六十大寿那天还能扛着五十斤大米爬上六楼。可是上周爬梯子修晾衣架时,却突然眼前发黑,摔了下来,骨折了。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老伴红着眼眶说:“老张啊,咱得学会父老啊。你看你这一住院,把孩子们折腾个够呛,嘴上不说,脸上却又心疼又气愤啊。” 张大爷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才六十岁,难道还不能动弹了?年轻时扛起百斤工件那还不是跟玩似的。” 直到,后来他又因为不服老生了一场大病,被大儿子严厉训斥了一顿,才算老实了。 《黄帝内经》里说:“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 人到了一定年纪,服老不是认输,而是明白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菜。 “人,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学会与年龄和解的从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心不是非要爬高上低,是把这辈子攒的本事,换成适合老年人的活法。 因为,服老就像开车换挡,上坡用低档更省力。人到老年如同一辆老爷车,保养好了才能看到更多风景。 好朋友向我抱怨自己的婆婆爱管闲事,让自己很烦。婆婆来家中帮忙照看孩子,可是却当起了女主人,不仅管自己的儿子、孙子,还要管束儿媳妇。 好朋友有的时候,会与较好的同事或者朋友外出吃饭,回到家中,婆婆就会唠叨她不顾家,不顾孩子,这让好朋友很气愤。 为了家庭和谐,这些琐事,她只好隐忍沉默。可是,有一次,她借给了娘家弟弟五万元钱,被婆婆知道了以后,竟然对她当头训斥,埋怨她不把婆家当回事。 为此,二人大吵一架。最后的结果就是婆婆一气之下回了老家,好朋友狠心把孩子送进了托儿所,也与婆婆不相往来。 《德道经》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的智慧往往体现在懂得何时沉默。 人老了,在儿女面前,要守住嘴巴,就会减少无谓的纷争,要守住内心,就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我们有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多听少说。守嘴守心,不是封闭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安度晚年。 老陈退休后,像是丢了魂。每天在八十平米的房子里待不了一时半刻就心烦意乱。 后来,他热衷于社交,迷恋各种舞会,也结交了各式各样的人。儿子就曾提醒他,不要乱搞没必要的社交,小心上当受骗,招惹麻烦。 可是,他把儿子的话当了耳旁风,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儿子从邻居的口中得知,他正在与一位女士交往,而且经常带女人来家中做客。 这让儿子犹如五雷轰顶,他气愤地找到父亲对峙,怒吼:“我妈辛苦帮我看孩子,让你留守老家,你怎么能这么做?” 老陈却趁机提出要离婚,说要追求真正的爱情,这使儿子愤怒摔门而去。 半年后,老陈的房子被女人和她的儿子霸占,不得不又找到儿子,请求帮忙解决要回房子。 儿子虽然帮他打赢了官司,但是自此以后也不再与他往来。 有位师傅曾说:“水仙耐得住寂寞,清水白瓷就能活。” 人老了,独处不是被抛弃,而是选择。 正如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至也。” 世事亏乃福,人情淡始长。人到老年,学会独处,学会装聋作哑,学会糊里糊涂,清心寡欲,福气才会满满。 独处是沉淀,装聋作哑是智慧,糊涂是境界。 人到老年,不慌不忙,不争不抢,不骄不躁,自有节奏,内心淡定与从容,才会家庭和睦,晚年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