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朝鲜兵出援俄,不是讲义气,是卖命换饭吃。一万个兵,一个月拿走三千万美金,全归平壤

朝鲜兵出援俄,不是讲义气,是卖命换饭吃。一万个兵,一个月拿走三千万美金,全归平壤。阵亡的,抚恤金照发,但人回不来了。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前线早成了“吞人机器”。 2025年俄军兵员缺口突破20万,国内劳动力缺口更是飙到480万,连西伯利亚的工厂都招不到工人开工。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冷冰冰,却又无比现实。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早在2024年底,朝鲜的士兵就已经悄悄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旅程。他们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去军事交流,而是直接被投入到了库尔斯克州那片被战火反复蹂躏的土地上。俄罗斯为什么这么急?因为战场上的窟窿太大了,自己人填不上。 乌克兰军队一度打进了俄罗斯本土,这对克里姆林宫来说是奇耻大辱,也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这时候,朝鲜的精锐部队,尤其是那些擅长啃硬骨头的工兵和扫雷专家,就成了救火队员。 他们穿上俄军的制服,拿着俄制的武器,去排雷,去炸碉堡,干那些最危险、最消耗人力的活儿。对他们来说,每一寸土地的推进,都可能用生命来交换。 平壤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万个活生生的年轻人,背后就是一万个家庭。但那一个月三千万美金的现金,对于长期被制裁、经济濒临崩溃的朝鲜来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这笔钱可以用来进口粮食,稳定物价,可以用来维持庞大军事机器的运转。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给的远不止现金。 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的油轮频繁停靠朝鲜港口,送去的原油远远超过了联合国制裁的限制。这些原油是朝鲜经济的血液,能让工厂转起来,让车辆跑起来。俄罗斯还用粮食和军事技术来支付账单,有消息称,朝鲜可能从俄罗斯那里获得了包括核潜艇技术在内的敏感军事支持。这桩买卖,对平壤而言,怎么算都划算。 但金正恩可能自己都没想到,这笔“卖命”的生意,竟然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当朝鲜官方高调宣传援俄部队的“英勇事迹”时,朝鲜国内竟然掀起了一股空前的爱国主义热潮。年轻人报名参军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各界纷纷向阵亡士兵的家属捐款捐物。 金正恩亲自到机场迎接阵亡将士的灵柩,甚至被拍到潸然泪下,并将他们安葬在“英雄墓地”。这种强大的内部凝聚力,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对于一个时刻面临外部压力的政权来说,这种万众一心的局面,比任何武器都更加珍贵。这步棋,无意中巩固了金正恩的统治根基。 当然,国际政治从来不是单行道。俄罗斯也得到了它想要的。除了急需的兵员,朝鲜还提供了海量的炮弹和火箭弹,有西方媒体估算,到2025年第二季度,朝鲜炮弹的供应量已经占到了俄军消耗总量的一半。这大大缓解了俄罗斯的战争压力。 作为回报,俄罗斯不仅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为朝鲜撑腰,还与朝鲜升格为“准军事同盟”关系。梅德韦杰夫前不久访问平壤,一下飞机就放话“敌人正在颤抖”,这既是对西方的示威,也是对朝鲜的承诺。这种紧密捆绑,让朝鲜在面对美韩同盟时,腰杆也硬了不少。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普通士兵的命运。他们被派往一个完全陌生的战场,面对着无人机和电子战构成的现代化战争网络,伤亡惨重。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平壤的金钱、粮食和国内的政治声望,也换来了莫斯科的感激和战略支持。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一场在残酷现实面前达成的交易。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当历史的书页翻过,这些被当作棋子送上战场的年轻人,又会被如何铭记?这种以生命为筹码的合作,究竟是两国在绝境中的抱团取暖,还是会将整个东北亚拖入更深的不稳定之中?这盘棋,远没有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