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仪征一位市民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张“7个饺子”的照片,配文讲述特殊记忆:“奶奶生前包的10个饺子,每年吃1个,已经吃了3个了”。简单的文字与图片,引发大家内心的触动与关注。仪征人的乡愁里藏着哪些味道 这7枚饺子,是仪征这座城市“家文化”的生动缩影。仪征是由无数个“小家故事”织就的温情港湾。这7枚冻饺,让“传承”有了具象化的模样!在中国传统民俗里,饺子本就与“团圆”“守岁”深度绑定,是“爱与牵挂”的物质化表达。奶奶把爱包进饺子,后辈以“每年吃一个”的仪式感与奶奶“对话”,这是对亲情最细腻的守护,这是代际间情感纽带的坚守,也是“家”作为精神锚点的鲜活诠释,以可触摸、可品尝的方式,让爱持续参与生活,让“离别”在慢节奏的怀念中,变成一场永不落幕的情感对话。在仪征,我们守护非遗技艺里的匠心传承,也珍视普通人生活里的情感传承,因为这些细碎的温暖,正是城市文脉最动人的注脚。 仪征的温度,藏在每个家庭的烟火气里。当我们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城市配套时,“让市民把日子过成诗”始终是发展的底色。社区里的养老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助老爱老、护苗成长、邻里互助、街巷中的非遗工坊、公园内的亲子空间……这些举措是为“小家故事”提供生长的土壤,让仪征人无论走多远,回望时总有“家的引力”。它可以是企业家守住老手艺带动乡邻致富,可以是志愿者十年如一日服务社区,可以是普通人把祖辈的情义化作生活的仪式感。当这些“微小而确定的爱”在仪征街头巷尾涌动,我们在传承血脉亲情的同时,也是在塑造仪征这座千年文明古城的精神品格:有根、有暖、有向上的力量。 家与家乡的特色美食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是地域文化的切片,是代际情感的脐带。愿每个仪征人,都能在城市发展中守住“饺子里的想念”,也愿更多“仪征式温情”,成为我们走向未来最温暖的底气。你家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件“带着亲人温度”的物品?它又承载着你怎样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