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关于中国驻扎约 5000 名军队的提议,在东欧地缘格局中引发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关于中国驻扎约 5000 名军队的提议,在东欧地缘格局中引发连锁关注。 这一提议的浮出,与白俄罗斯所处的安全环境紧密相连 ——2024 年 8 月,乌克兰外交部曾指控白俄罗斯在两国边境部署军队并要求撤军,而波兰与美国的 “核共享” 谈判更让明斯克倍感压力,这种安全焦虑成为提议背后的现实动因。 中白之间的合作基础为这一提议提供了潜在语境。自 1992 年建交以来,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已延伸至 200 多个项目,从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的 MZKT 系列重型卡车技术转让,到 2010 年自动传动技术助力东风 - 31A 导弹载车升级,再到联合研制的 “波罗乃兹” 火箭炮亮相阅兵式,白俄罗斯的军工遗产与中国的市场需求形成了深度绑定。 经济领域的联结同样紧密,双边贸易额从 1992 年的 6080 万美元攀升至 2022 年的 50.8 亿美元,中白工业园入园企业已超 100 家,计划 2026 年启用的铁路货运站将进一步打通欧亚物流通道。 俄罗斯的反应成为解读这一提议的关键维度。作为与白俄罗斯缔结联盟共同体的伙伴,俄白 1999 年签署的一体化协议涵盖军事等多个领域,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明确表示,驻军需经两国领导人正式磋商并遵循法定程序。 尽管俄方近期对美白关系缓和展现开放态度,称 “白俄外交选择不影响联盟稳固”,但驻军议题仍触及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敏感点 —— 毕竟俄罗斯已应白俄请求部署战术核武器,形成对北约东扩的威慑平衡。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提议需置于东欧战略利益框架下审视。中国与欧洲的互动长期聚焦经贸领域,在机械、电子等产业保持稳定合作,中白合作亦以工业园、技术转让等务实项目为核心。 当前,美国已解除对白俄罗斯航空公司制裁,正推动恢复驻明斯克大使馆,试图以经济诱因分化区域联盟。 若中国改变现有合作模式派驻军队,不仅可能打破与欧洲的 “纯粹生意” 格局,更可能让中俄 “非结盟” 伙伴关系面临新的考验,毕竟普京曾多次强调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方,而驻军极易被解读为地缘势力扩张。 卢卡申科在 2025 年 8 月的讲话中曾强调,“没有中国参与难以实现地区持久和平”,这种认知与白俄罗斯对西方的警惕形成呼应。 但现实层面,从 1998 年中白合资建厂的技术共享,到 2025 年科技创新年的人工智能合作,两国已形成成熟的非军事合作路径,驻军提议如何平衡安全需求与地缘现实,仍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