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与中国宣战,那是因为美国已经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与中国宣战,那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这个胆量了,美国在军事上无非就是多了几个原子核,其它地方都不如中国。” 当这位长期在东西方夹缝中生存的政治家抛出如此直白的判断,背后藏着的是全球力量格局悄然位移的真相。 卢卡申科的断言并非空穴来风。2023年美军在红海与胡塞武装的缠斗中,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导弹去拦截几千美元的无人机,这种“用黄金打蚊子”的消耗战暴露了现代战争的成本困境。 而中国军工体系早已实现全产业链自主,从无人机到高超音速导弹,产能与成本控制能力让五角大楼的智库报告频频发出警告。当美国造船厂一年交付不了几艘新舰,中国船坞同时开工的万吨大驱如同下饺子,这种工业实力的此消彼长,正在改写太平洋两岸的军事天平。 核武器这张底牌也并非美国独占。中国虽然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但东风-41洲际导弹覆盖全美、巨浪-3潜射导弹深海潜伏的威慑力早已形成可靠闭环。 更关键的是,中国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下长城核设施,这种“打不垮、藏得住”的二次反击能力,让卢卡申科口中的“几个原子核”失去了战略意义。 去年美军模拟推演显示,即便率先发动核打击,也无法彻底瘫痪中国核反击系统,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恐怖平衡,反而成了最有效的战争刹车片。 常规军事领域的代差正在被填平。当美国F-35战机因供应链问题频繁停飞,中国歼-20量产规模突破200架;当美国福特级电磁弹射技术故障频发,中国福建舰已形成完整战斗力。 更让美军焦虑的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成熟:东风-21D、东风-26弹道导弹构建的海上拒止屏障,使美军航母战斗群在台海、南海的生存半径被压缩到极限。 去年美军“里根号”航母在南海演练时,卫星捕捉到其紧急规避导弹模拟弹道的画面,这种心照不宣的威慑游戏,正在重塑西太平洋的军事规则。 卢卡申科的话里还藏着更深层的现实:美国社会已失去承受大规模战争的意志。阿富汗撤军时的混乱、乌克兰战场上的“添油战术”,都反映出美国民众对海外军事行动的厌倦。 反观中国,通过朱日和军演、环台岛军演等高强度演训,不仅锤炼了实战能力,更凝聚了全民共识。当美国征兵广告靠游戏皮肤吸引年轻人时,中国高校征兵点排起的长队,昭示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战争潜力。 这位白俄罗斯领导人点破的,其实是美国霸权最脆弱的软肋——过度依赖军事优势却忽视国力根基的空心化。 当中国用“一带一路”编织经济纽带,用RCEP构建区域合作框架,美国却沉迷于军事同盟的旧思维。卢卡申科看得透彻:21世纪的大国较量,最终拼的是综合国力的马拉松,而非军事武器的百米冲刺。 或许未来某天,当历史学家回望这个时代,会发现卢卡申科这句看似大胆的断言,早已预言了太平洋两岸力量消长的必然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