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福耀科技大学只招50名学生的消息引发热议。有人拿北大招4500人、清华招4000人的规模作比较,质疑曹德旺是不是"真糊涂"。 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所新型大学的创办初衷和办学理念,就会发现这恰恰体现了曹德旺的远见卓识和教育智慧。 福耀科技大学是由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资100亿元创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为"新型国际化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2025年3月,这所大学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同年9月12日举行了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 曹德旺在开学典礼上回顾了他捐资创办这所大学的初衷,他表示"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这句话道出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 为什么福耀科技大学只招50名学生?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福耀科技大学首年预算高达8亿元,却只招收50个学生。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平均投入高达1600万元,这样的投入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可谓前所未有。曹德旺明确表示,他们是从体制上、机制上对标斯坦福大学的。 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其成功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其精英化的培养模式和卓越的科研实力。 福耀科技大学虽然初创,但志存高远,希望通过高投入、小规模、精英化的培养模式,打造一所真正能够培养出突破科技领域瓶颈高素质人才的大学。 曹德旺的教育理念并非追求规模效应,而是注重教育的本质和质量。他曾在"新善中国"行动启动大会上表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善"成为刻在骨子里的品格。 在他看来,慈善是每个人心中本就具备的种子,做慈善不只是捐钱。这种理念也体现在他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的过程中——他不仅捐资100亿元,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希望这所大学能够真正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福耀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十分明确:致力于培养能够突破科技领域瓶颈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在当前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曹德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希望通过创办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出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顶尖人才。 这种办学思路与传统的规模扩张型大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曹德旺作为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感。 值得注意的是,福耀科技大学的招生规模虽小,但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却不容小觑。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异军突起,以超高的投档分数线强势闯入公众视野,成为考生们心中的"新宠儿"。 有报道称,一位重庆考生考出了677分的高分,却放弃了北大,选择了福耀科技大学。这种现象说明,福耀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部分高分考生的认可和青睐。 曹德旺创办福耀科技大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育人"。 他曾表示,慈善是每个人心中本就具备的种子。对他而言,创办这所大学本身就是一种慈善行为,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高等教育探索一条新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这种情怀和格局,远非简单的经济效益所能衡量。 福耀科技大学虽然只招了50名学生,但这恰恰体现了曹德旺对教育质量的极致追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更是能够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高素质人才。 曹德旺通过福耀科技大学的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不求规模求质量,不求速度求深度,不求形式求实效。这种思路或许正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总的来说,曹德旺创办福耀科技大学并只招50名学生,不是"糊涂",而是清醒;不是短视,而是远见;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教育理想和国家未来。 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更多像曹德旺这样有情怀、有远见、有担当的教育探索者。福耀科技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