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以色列总理说要用以色列的方式对付中国,所以这是意味着他打算轰炸中国? 以色列总

以色列总理说要用以色列的方式对付中国,所以这是意味着他打算轰炸中国?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9月15日会见美国州议员代表团时突然抛出惊人言论,声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社交媒体对以色列进行“信息围堵”。 他甚至一天内三次重复这一指控,指责中国和卡塔尔“利用机器账号、人工智能和各种广告推动反以色列议程”。这番表态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国际舆论的千层浪。 人们不禁疑惑:一个国家领导人为何在公开场合如此急切地将矛头指向中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算计? 内塔尼亚胡的指控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同一天,他在财政部会议上罕见承认以色列正面临“国际孤立”,并将这种困境归咎于两大因素:欧洲因穆斯林移民压力改变的政治格局,以及网络上的反以色列声音。 他特别强调中国和卡塔尔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技术操作,声称这些行为正在“围攻以色列”。这种说法的微妙之处在于,他选择在美国议员面前抛出这一指控,似乎刻意将中国与卡塔尔捆绑,试图借美国当前对华强硬的政治氛围换取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当着250名美国议员的面调侃“希望你们没带传呼机”,随后又补充“有手机就意味着你手里拿着‘一块以色列’”,这番言论让人联想到此前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爆炸事件中以色列的技术操控手段。这种“自曝式”发言,反而让他的指控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中方的回应迅速而坚决。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发言人用“感到震惊”表达立场,直指内塔尼亚胡的言论“毫无事实依据”,更犀利地将其定性为“病急乱投医”。 使馆发言人进一步引用中国俗语“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强调解决巴以问题需要抓住根源而非转移矛盾。 中方在回应中特别点出关键背景:联合国及多边机构涉巴问题投票中“一边倒的票数”已表明国际社会的普遍态度,而以色列国内也出现反思声音,认为“需要的不是持久的战争,而是实现和平的持久方案”。 这种不点名却直指要害的表述,暗示内塔尼亚胡的指控实则是为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加沙军事行动的批评视线。 内塔尼亚胡的言论背后,是以色列空前孤立的现实困境。9月初,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实施空袭,导弹落点距离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仅800米,这一侵犯主权的行为引发阿拉伯世界强烈反弹。 约60个国家齐聚多哈召开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不仅谴责以色列,更推动建立类似北约的地区安全联盟,埃及甚至提出组建22国联合部队的方案。联合国大会以142票赞成、10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支持“两国方案”的宣言,连美国传统盟友如英法加澳都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 经济上,以色列付出惨重代价——军事行动消耗占GDP10%的2500亿新谢克尔,旅游业崩塌80%,科技投资大量流失,西班牙等国还撤销了巨额军购合同。 内塔尼亚胡提出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连以色列制造商协会主席都警告将是“灾难”。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内塔尼亚胡的指控对象与事实严重脱节。中国并非巴以冲突参与方,在安理会多次呼吁停火止战、保护平民,主张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争端。 而以色列将批评声音归咎于中国,却回避了其军事行动造成的人道危机:加沙地带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医疗资源枯竭,20分钟内37次空袭将高楼夷为平地。 这种选择性失明,让他的指控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当他在财政部会议上承认“以色列处于孤立状态”时,反对党领袖拉皮德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内塔尼亚胡及其政府错误和失败政策的产物”。 内塔尼亚胡的“以色列方式”究竟指向何方?是技术反制、外交孤立,还是更激进的军事行动?当阿拉伯国家加速组建地区安全联盟,当联合国大会的投票结果昭示公理人心,以色列的“自给自足”战略能否真正打破困局? 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的建设性角色,又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或许,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战火与谎言交织的中东,究竟谁在操纵信息,谁又在渴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