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民间故事:老黄狗拦路,救了赶车人

民国二十二年的深秋,北方的风已经带着刀子似的凉意,刮得土路扬起的尘土都带着股萧瑟劲儿。李老栓裹紧了粗布棉袄,蹲在自家院门

民国二十二年的深秋,北方的风已经带着刀子似的凉意,刮得土路扬起的尘土都带着股萧瑟劲儿。李老栓裹紧了粗布棉袄,蹲在自家院门口吧嗒着旱烟,眼神直勾勾盯着村口那条路 —— 再过半个时辰,他就得赶着骡车去三十里外的镇上,给张记粮行送今年最后一批新收的小米。

这趟活计他盼了大半个月。秋收时遭了场连阴雨,谷子晾得半干不湿,粮行老板原说要压三成价,好说歹说才松口,让他亲自送一趟成色最好的,若是能赶上镇上的冬市,还能多给两吊钱。老栓摸了摸怀里揣着的油纸包,里面是给小孙子买的麦芽糖,这孩子长到五岁,还没尝过城里点心的滋味。

“爹,车套好了,您快着点!” 儿子柱子在院里吆喝,声音透着股年轻的利索。老栓掐灭烟锅子起身,刚要迈过门槛,脚边突然窜出个黄影,“嗷呜” 一声挡在了他跟前。

是家里的老黄狗。这狗是六年前老栓从山路上捡的,当时才巴掌大,后腿被夹子夹伤,缩在石头缝里哼哼。老栓心善,用破棉袄裹着它回了家,熬小米粥一口口喂大。这些年,老黄狗跟着他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晚上就趴在门槛边守着,温顺得像个不会说话的家人,从没干过拦路的事。

“去去去,耽误正事!” 老栓抬脚要绕开,老黄狗却往前凑了凑,尾巴夹得紧紧的,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一双琥珀色的眼睛直愣愣瞅着他,像是有话要说。柱子在院里瞧见了,笑着打趣:“爹,老黄这是舍不得您走呢!”

老栓也觉得稀奇,弯腰想摸摸它的头,没成想手刚伸过去,老黄狗突然往前一扑,一口咬住了他的裤腿。不是真咬,牙没使劲,却拽得死死的,任凭老栓怎么掰都不松口。

“你这畜生!” 老栓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这趟送粮关系着一家人冬天的嚼用,要是误了时辰,粮行真压了价,小孙子的棉袄都得打补丁。他抬腿轻轻踹了一下,老黄狗呜咽着松了口,却还是不肯让开,趴在地上,前爪紧紧扒着他的鞋,眼神里满是焦急。

柱子也慌了神,过来想把狗拉开,老黄狗却猛地站起来,对着村口的方向狂吠起来,声音又急又哑,听得人心里发紧。老栓愣了愣,这狗平时只在有生人来的时候叫两声,从没这样失态过。他心里忽然咯噔一下,想起前几天听邻村人说,进山的路被雨水冲垮了一段,只是送粮走的是官道,按理说没事。

“爹,要不…… 咱等等?” 柱子看着老黄狗反常的样子,也有些犯嘀咕。老栓皱着眉,瞅了瞅天上的日头,又看了看趴在脚边喘着粗气的老黄狗,咬了咬牙:“等啥?老黄怕是犯了邪性,你把它拴起来,我赶紧走。”

柱子刚找来绳子,老黄狗像是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突然跳起来,一口咬住了车辕上的缰绳,使劲往后拽。骡马被拽得直打响鼻,焦躁地刨着蹄子。老栓这下是真没辙了,他活了五十多年,从没见过狗能通人性到这份上。看着老黄狗眼里的恳求,他心里那股火气渐渐消了,反倒生出几分不安。

“罢了罢了,” 他摆了摆手,“不去了,我去粮行捎个信,就说今天路不好走,明天再送。”

这话刚说完,老黄狗立刻松了嘴,摇着尾巴蹭了蹭他的裤腿,眼神里的焦急散去,只剩下温顺。柱子看得直咋舌:“爹,这狗成精了吧?” 老栓没说话,只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坐在院里的石磨上,又抽起了旱烟。

日头渐渐西斜,村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是同村赶车的王二,他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还沾着泥,一进院就冲老栓喊:“栓叔!您没去镇上吧?可吓死我了!”

老栓心里一沉,赶紧站起来:“咋了?出啥事了?”

“官道上的桥塌了!” 王二喘着粗气,喝了口水才接着说,“下午我送完货往回走,刚到离镇上十里地的那座石桥,就听见‘轰隆’一声,桥中间塌了个大窟窿!当时正好有辆送粮的骡车在桥上,连人带车都掉下去了,听说…… 是张记粮行雇的人,从别的村收粮回来的。”

老栓手里的烟锅子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浑身的血像是瞬间冻住了。他想起自己原本该在那个时辰经过那座桥,若是老黄狗没拦着,现在掉进河里的,就是他和那车小米了。柱子也傻了眼,好半天才指着老黄狗,声音都发颤:“爹,它…… 它是知道要出事啊!”

老黄狗像是听懂了他们的话,慢悠悠走到老栓身边,把头搁在他的膝盖上,发出低低的哼唧声。老栓伸手摸着它粗糙的皮毛,眼眶一下子热了。这狗跟着他六年,从没要过什么好东西,顿顿吃的是剩菜剩饭,住的是柴房的角落,可在生死关头,却拼了命地拦着他,救了他一条命。

“是我错怪你了,好孩子。” 老栓的声音哽咽着,从怀里掏出油纸包,把麦芽糖掰了一大块,递到老黄狗嘴边。平时从不挑食的老黄狗,却只是闻了闻,没吃,只是用头蹭了蹭他的手。

这事很快传遍了村子。村里人都说,老栓积了德,才得了这么一条有灵性的狗。其实老栓自己知道,他不过是做了点该做的事。那年冬天,他瞧见讨饭的母子冻得瑟瑟发抖,把家里仅有的半袋白面给了他们;春耕时,邻居家的牛病了,他放下自家的活,陪着去镇上找兽医;就连捡老黄狗的时候,他也只是想着,一条命,能救就救。

从那以后,老栓对老黄狗更上心了。他把柴房收拾出来,铺了厚厚的干草,每天晚上都要给它添一碗热乎的杂粮饭。老黄狗也还是像以前一样,跟着他上山下地,只是每次老栓要出门,它都会先跑到门口,朝着路的方向望一会儿,像是在替他探路。

有一回,柱子要去山里采野蘑菇,老黄狗跟着去了。走到一片草丛边,老黄狗突然拽着柱子的衣角往后拉,柱子觉得奇怪,没往前走。没过多久,就看见一条毒蛇从草丛里爬了出来,吓得他浑身冒冷汗。回来跟老栓一说,父子俩更是感慨,这狗不仅救过老栓的命,连柱子也护着。

日子一天天过,老黄狗渐渐老了,走路慢了,眼神也不如以前亮了,却还是每天守在院门口,等着老栓回家。村里人路过,都会笑着跟它打招呼:“老黄,又帮你家老栓看门呢?” 老黄狗就摇着尾巴,发出温顺的哼唧声。

后来,老栓的小孙子长大了,知道了老黄狗救爷爷的事,每次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黄狗身边,给它喂点好吃的,摸着它的头说:“老黄爷爷,你真厉害,以后我保护你。” 老黄狗就用舌头舔舔孩子的手,眼里满是温柔。

有人说,老黄狗是成了精,才有这么大的本事。老栓却不这么想。他总跟人说:“啥精不精的,不过是你对它好,它就记着你的情。人也好,畜生也罢,心里都揣着个‘善’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日子才能过得暖乎。”

就像那趟没送成的小米,虽然耽误了一天,可粮行老板听说了老黄狗救主的事,不仅没压价,还多给了一吊钱,说老栓是个心善的人,跟他做生意放心。后来,镇上不少铺子都愿意跟老栓打交道,说他实在、靠谱。

深秋的风又刮起来了,老栓坐在院门口,老黄狗趴在他脚边,小孙子在院里追着蝴蝶跑。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暖乎乎的。老栓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因为心里装着善,身边守着情,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走不通的路。而那条不起眼的老黄狗,用它的方式,教会了一家人最朴素的道理:善良从来不会白费,你给出去的温暖,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