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年,毛主席新画像悬挂于天安门城楼正中门洞的大方,北京市民为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年,毛主席新画像悬挂于天安门城楼正中门洞的大方,北京市民为何会“不满”呢? 1949年9月2日,开国大典前夕,周恩来正式签署:阅兵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明确在天安门就是开国大典的场地。 开国大典,这是对国民最重要的日子。天安门广场的修葺工作立即推进,与从同时,选择毛主席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周恩来为此烦恼不已。 摄影师为毛主席派了很多正面照,让毛主席自己选,但毛主席表示,他不喜欢一本正经的标准照,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那些以前拍好的更自然的照片。 因此,周恩来就从战争年代的照片里选择出一张照片,毛主席带着八角帽,侧着身子,自然又庄重。照片确定下来,中央美术学院的周令钊受命负责绘制毛主席巨幅画像,为开国大典所用。 周令钊和他的学生,同时也是他妻子的陈若菊立刻废寝忘食地开展工作,他们以毛主席的照片为摹本,搭建三件架,在城楼专心致志地创作。 聂荣臻去检查他们的画作,发现之前照片里毛主席的领口是敞开的,但是开国大典庄重严肃,最后改成扣上扣子的模样,周令钊当即修改。 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周令钊创作修改的这幅毛主席像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人们敬仰、爱戴,这幅画像也就是开国大典时使用的画像。 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不止这一幅,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胡乔木打算再画一幅新的毛主席画像。 胡乔木邀请北京人民美术工作室的辛莽同志来到中南海,挑选了一幅毛主席免冠、双眼略向上看的半侧画像,在五一劳动节之前,辛莽赶工完成了新画像的绘制工作,并顺利悬挂于天安门城楼。 这幅新画像与开国大典时的画像不太一样,刚挂出来时,就有群众指出来:“毛主席有一只耳朵不好看,而且眼睛向上,好似‘目无群众’。” “毛主席的这张照片有点失真,他老人家只有一个耳朵露在外面,不太好看,而且是眼睛朝上,也不太好。”对于人民领袖的画像,群众诚心提出意见。 胡乔木听到群众们的意见后,立刻选择了一张毛主席正面、双眼平视前方的照片,重新悬挂于天安门城楼时,群众反映很好。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已经成为天安门的重要标志,自开国大典以来,时常需要更换。 1980年8月,世界著名的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邓小平回答:“永远要保留下去。” 今天的天安门城楼中央,毛主席像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