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南京十三门第二站-汉中门(汉西门)

陈藝杭 2024-03-27 16:58:24

南京明城墙现存的墙体和城门,在600多年里饱经风霜,是现存规模最大,完整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南京因明城墙因这十三座城门而与众不同。

《儒林外史》里,作者吴敬梓将南京十三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的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汉中门是1933年左右民国时期开辟的三座西式牌楼城门之一,并非明南京城开辟的十三城门之一。

汉中门和汉西门并非同一门

汉西门又名旱西门或石城门,是明南京城十三城门之一,目前城门仍在,但地名不在,就在汉中门广场里面,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汉中门,是1933年前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善当时的首都交通,开辟了汉中路,并在汉西门瓮城北百余米的明城墙上开辟豁口,筑造西式牌楼城门,取名汉中门。汉中门距今不足百年。

曾经的汉中门已拆除,现为重要交通枢纽。

1958年,汉中门被拆除,如今,汉中门是一交通枢纽的代名词,也是汉中门大桥这一地方范围的统称。

汉西门(旱西门)由来

汉西门又名旱西门,早期名为石城门,目前位于南京汉中门广场里。

汉西门可以追溯到孙权时期,见证了南京1800余年的沧桑更迭也留下来无数的人文史话。

公元212年,孙权在原楚金陵邑基础上加建石头城,并于最南端开城门“石城门”。据史书记载,东吴后主孙皓,面对晋大将王睿攻城,束手无策,命人抬着棺材和自己到石城门受降。功过兴衰暂不多论.

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金陵城,在此基础上加筑瓮城,仍沿袭“石城门”.由此可见,石城门的历史比明城墙更为悠久.

至于为什么叫旱西门还挺有意思的。

明城墙建好后,朱元璋将南边原水西门改名:三山门,但民间仍习惯称其为“水西门”,同时当地人们也不习惯称呼“石城门”,同在城西,秦淮河畔,为了和水西门呼应,一水一旱,便称其为“旱西门”.

直至清朝,可能出于清廷的怀柔政策,为了安抚民间的反清情绪,“旱西门”逐渐演变成“汉西门”,并在民间一直沿用着。

汉中门广场

汉中门广场于1997年3月建成开放,东临汉西门大街,内有经修整的340米的城墙和占地1000平方米的汉西门瓮城堡,以前市民可登城墙坡道眺望广场全景,最近不知何故登城坡道已关闭了。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