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玉岩
11月2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国资委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情况。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长远发展,聚焦主业是关键。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刘福帅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国资委持续加强和规范主责主业管理,重点在从严管理、精准管理、分类管理上用力,推动省属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坚持从严管理,健全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制度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从严管理总基调,创造性设计了主业名称、主业目录、企业名录、特别项目任务清单相结合的配套管理模式,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印发了《山东省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主责主业动态监测、跟踪管理和统计分析机制,定期对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和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各省属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细化出台主责主业管理制度及配套细则,构建了“总体设计+流程管控+监督考核”的内部管理体系。
二是坚持精准管理,严防省属企业主业泛化。重新核定公布了26家省属企业的主业,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主业数量,确保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各省属企业主业均不超过3个,1个主业的13家,2个主业的8家,3个主业的5家。指导省属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6375户子企业和所从事主业对应到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建立了全级次主业目录与企业名录,厘清各级子企业业务范围。修订《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及《投资项目分类管理清单》等4项配套制度,严控非主业投资,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公益类企业非主业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年度投资计划总额的5%、3%、2%。2024年省属企业主业投资占比提升至99%以上,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
三是坚持分类管理,加快推动非主业业务清理。组织省属企业对主业、拟培育主业之外的业务,按清理退出、转型升级、对标挖潜、专业化整合等路径制定分类管理方案,开展分类管理,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对属于过剩和落后产能领域、经营绩效较差的非主业企业,坚决予以清理退出,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为新发展腾出空间。去年以来,共清理退出85户非主业企业,盘活资本约17亿元。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