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散步有关?医生警告:散步时的4个误区,很多老人不在意

黄氏说趣事 2024-05-15 01:29:22

来自佛山的祝大姐,曾经是一位酒店老板娘,如今退休在家,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

每天清晨,在小区的花园里,总能看到她精神抖擞地散步的身影。

两年前祝大姐还是街坊们口中的“肥师奶”,那时候的她因为忙于打理生意,没有时间锻炼,所以身材肥胖,走路也是慢吞吞的。

而现在的祝大姐身形轻盈,仿佛年轻了十岁。

是什么让祝大姐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那就是就是“散步”,退休后的祝大姐看到自己那臃肿的身材,意识到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于是她开始每天坚持散步,从一开始气喘吁吁走几百米,到如今健步如飞绕着小区走上几圈。

祝大姐一直认为散步是最好的养生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不过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她对散步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

那天早晨,祝大姐像往常一样在花园里散步,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紧接着左半边身体开始麻木,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幸好旁边有几个晨练的街坊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叫了救护车,在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祝大姐是突发脑梗。

“脑梗?怎么会呢?我一直坚持散步锻炼身体啊!”祝大姐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一向注重养生,怎么会患上这种病。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散步虽然对身体有益,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像您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散步时的一些误区造成的。”

医生的一番话让祝大姐陷入了沉思,原来散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也存在着许多误区,那这些误区是什么呢?

一、散步时间过长

很多老人家都喜欢早起散步,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但是这散步时间太长了,对人的心脏和血管还真有点负担。

长时间散步对老年人来说,还真不一定全是好处,有时候反而会给心脏和血管带来负担。

本来早上起来,身体各项机能还没完全恢复,血压也可能还没稳定。

这时候突然长时间运动,心脏就要承担更大的负荷,给全身供血,血管的压力也跟着增大,时间长了,心脏和血管都会吃不消。

有些老年朋友可能觉得,我身体好着呢,走一两个小时一点问题没有,话是这么说没错。

但您想想,我们平时开的车用久了还得保养,更何况是我们的身体。

就算现在感觉没什么问题,这岁数一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也会慢慢老化。

而且老年人本来就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这些病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长时间散步更容易诱发疾病。

所以说老年人散步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一般来说,30到60分钟就足够了,中间最好还能休息一会,喝点水,让心脏和血管缓一缓。

如果散步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感觉不舒服就得赶紧停下来休息,必要时还得去医院检查一下。

当然,散步只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老年人还可以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运动。

可以打打太极拳和跳下广场舞等等运动,老年朋友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空腹或饱腹散步

有些老年朋友,早上起来就急匆匆出门散步,肚子空空如也,说是什么晨练。

还有的老人家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不刚吃完饭就出门散步。

这两种情况听起来都挺“健康”,实际上却暗藏风险,对身体可不太好。

先说说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散步吧,大家都知道散步是一项消耗能量的活动,它需要足够的糖分来提供动力。

如果在空腹状态下散步,身体没有足够的葡萄糖可以利用,就会被迫分解体内储备的脂肪和蛋白质来获取能量。

当我们的身体缺乏糖分时,大脑会发出信号刺激身体,来释放胰高血糖素,这会让肝脏储存的糖释放到血液中,来支撑身体的运作。

但随着散步时间的延长,人的血糖水平又会下降,这就会形成一个人体糖分剧烈的波动过程。

这样的血糖波动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老年人上了年纪,他们的血管内壁通常较薄,且弹性较差。

要是体内的血糖大幅波动,就会对血管造成刺激,从而发生血管破裂,这会大大增加老年人脑梗的发作风险。

饭后立即散步也是不科学的,吃完饭后,我们人体胃肠道需要集中血液进行消化吸收。

此时您老人家出门进行锻炼,那在散步的这个过程中,身体就会分流大量血液到肢体肌肉当中,这会减少流向胃肠道的血液,然后影响到消化功能。

更可怕的是,当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时,那流向我们大脑的血液就会减少,这会到影响大脑的正常供血。

当供血不足,很容易引发脑梗塞,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那老年人到底什么时候散步最合适呢?一般来说,饭后至少休息半个小时再去散步比较好。

这时候食物已经消化了一部分,胃肠的负担没那么重了,血液循环也恢复了正常,散步就比较安全了。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散步的时间和强度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有些老年人消化功能比较好,可能吃完饭二十分钟就能去散步了。

身体比较虚弱的,需要休息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去散步。

三、运动忽视补水

我们的老年朋友们平时在公园里散步,活动活动筋骨,这都是好事儿,但是有一个小细节,可得上心,那就是补水。

这天气一热,老人家出去散步,走久了就容易出汗,这一出汗,我们身体里的水分就流失了。

水分是我们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分少了,血液就容易变得粘稠,流动起来就费劲了。

就像水管被堵住了一样,血液流动不畅,就容易形成血栓。

我们的大脑是身体运作的中心,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正常工作,要是血栓堵塞了脑血管,那血液就送不到大脑了。

如果大脑缺血缺氧的话,就会造成脑梗。

脑梗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危险的,轻则会发生头晕、头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严重的话会面临瘫痪、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说,各位大爷大妈们,夏天散步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补水。那么,如何正确补水呢?

1、要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

在出门运动时,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因为口渴往往说明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

2、喝水要小口慢咽

在外运动累了需要补充水分时,不要一口气灌下去,快速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吸收。

而且水喝得太快,身体来不及吸收,大部分都会被排出体外。

3、选择合适的饮品

运动的时候补充水分,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淡茶水也可以,不要喝含糖饮料或酒精,这些饮品会利尿,反而会导致脱水。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饮水

一般来说,老年人每天需要喝1500到2000 毫升水,但具体喝多少要根据个人的活动量和身体状况来调整。

四、散步姿势不当

老人家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平时都喜欢散步,说是对身体好,这没错。

可在运动的时候千万别忽视这散步的姿势,这走路的姿势不对,反而会伤身。

有些老人家散步的时候,喜欢低着头弯着腰走路,这看起来的姿态多不好。

您想,这头一低,脖子就缩短了,气道也会跟着脖子的变化而变窄,那么人体的呼吸就会不顺畅了。

当运动的时候呼吸不顺畅,这吸进身体的氧气就会减少,血液里的氧气含量也会跟着下降。

那供给大脑的氧气也会减少,长时间保存这种走路姿态,患上脑梗的风险就会上涨。

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正确的散步姿势至关重要,平时散步的时候应该保存什么样的姿势呢?

1、抬头挺胸

抬头可以保证呼吸道畅通,让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挺胸可以使胸腔扩张,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

2、步伐要稳健

步子迈得太快太急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加重心脏负担。

步子迈得太小太慢则不能有效地锻炼身体,老年人散步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步速。

3、呼吸要均匀

散步时要做到鼻吸鼻呼,呼吸节奏与步调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呼吸急促或憋气,保证脑部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4、适当做一些热身运动

在散步过程中,老年人还可以适当做一些甩手、扩胸等热身运动。

这些动作可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减轻手臂肩背部肌肉的紧张,让散步更舒适。

结语

老年人散步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不少学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健康的隐患。

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将散步这件有益身心的活动,做得更加科学合理。

散步不能完全代替其他形式的锻炼。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还应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并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在散步时,是否也曾犯过这些错误呢?您还有哪些关于老年人散步的经验和建议?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1 阅读:548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3:50

    医生的平均寿命都很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