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种缺口2000万,中国人为何不愿读技校?国外是如何做的?

Mr意聊纪实 2024-04-13 18:04:50

文编辑|意仙森

觉得本文不错,点个关注和赞吧!

前言:

我国大学毕业生现状,2020年874万人,2021年909万人,2022年1076万人,2023年人数高达1158万。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持续增长,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在不断提高,似乎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谁还不是个大学生呢?

很多家长抱怨,中考就不应该分流50%,不管孩子有多努力,还是有一半无法上高中,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更应该普及高中,让所有孩子都可以上大学…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6岁至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飙升到18.1%,意味着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单单是2023年的毕业生高达1158万,啥概念?

这可是相当于一个比利时的总人口之和。倘若再把过去两年居家复读进修的算上,岗位有限,就业形势恐怕更为严峻。

不要让技工成为廉价劳动力

我国目前考研考公人数,依旧是千军万马在冲冲冲,毕竟体制内的“铁饭碗”凭实力或者幸运考上了,工作不是说丢就丢的,好好干可以吃一辈子。而大专、大学、研究生跑去送快递、送外卖、进流水线、摆地摊、跑网约车都将成为常态。

有没有一种感觉,如今的社会状态,就好像唱歌的、跳舞的、拍影视的、直播带货的等等都成了明星,都成了腰缠万贯;

出场费堪比一个家庭几代人都达不到的收入,以至于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曾幻想着长大了要当明星,开豪车住别墅,假如某一天战争来临,是去给敌人表演吗?

学历不仅是找工作的敲门砖,更是我下不了的高台!中考都已经分流了一半人数,2023年的毕业生依旧还有1158万人。

真实情况便是,很多不够优秀的毕业生,面临一毕业就相当于失业的状态,就业难,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我没有读过大学,我可以找点活干,甚至学点技术混口饭吃。可是我偏偏又读过大学,去找份人们认为不像样的工作,实在拉不下面子,这个想法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吗?

又敢问多少家长,愿意将女儿嫁给一个工厂打螺丝而没有未来晋升空间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堵住你,你买得起房吗?买得起车吗?工作稳定有存款吗?

造成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又死要面子,宁愿啃老都不去工厂混口饭。都喜欢只动嘴皮子就能赚钱的工作,形成好吃懒做,怨天尤人,社会风气被严重带坏。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高级技工缺口高达2000万人,预计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而“用工荒”几乎成了每年的关键词,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量的年轻人抱怨找不到工作,大量的下岗或退休年龄到了也抱怨不能工作。

反映出了我国目前虽然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依旧还在,但技术型人才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尽管技工人员变得十分稀缺,但技校却鲜有人报考,这便是根源问题。

国内似乎是没有重视技校的发展,按照以往从技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惯例,知识没学到技术也没学到,只学到了顶嘴和懒惰,进岗位啥也不会,和熟练工是两个概念。

目前,技术学校应该重新定义规划,才能解决年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源问题。那么我国在制造业方面,我们到底缺的是流水线工人还是蓝领工人,或者说是缺具备技术的高级技工?

短期数据来看,缺的还是流水线工人较多,而年轻人却看不上单调重复的劳动。在我国制造业中,蓝领工资还算不错,40岁以上的占了50%的人数。

看看德国与日本这种制造业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比高达40%至50%,而我国仅有5%,人口大国却不重视基础制造业。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为何如今的教育体系除了以分数划重点之外,还剩什么?给老百姓的观念便是脑力劳动就是比体力劳动挣钱快又轻松,父辈吃过的路不能让孩子重蹈覆辙,孩子不能去工厂打工!

虽然中国制造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设备逐渐淘汰半自动机器,流水线工人被没有情感的机器替代。

让智能化更先进这也没错,但低门槛的工作正在持续减少,人口大国没有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不努力,未来工厂打螺丝可能都没机会了,很现实也很尴尬。

长期数据来看,时代在发展,而高级技工正是转型的重要方向,是制造业的命脉所在,新兴产业崛起,通信产业、新能源汽车、研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等,用工荒其实缺的是高级技工,有技术含量的。

有证书不代表有技术,有学历不代表有技术,高级技工又指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人,如车工、电工、钳工、维修工、水管工等等,其实这些岗位工资挺高,但没多少人愿意去学,给这些岗位定了某个“标签”。

对于高薪工作的蓝领,毕业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新兴产业的送外卖、跑快递、网约车等,就业门槛低,却十分受年轻人欢迎。且我国老龄化上升,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用工荒招工难,便成了工厂的社会性难题。

2023年一份扎心的数据,值得我们深思。美团骑手724万人,饿了么骑手154万人,各类网约车司机3500万人,代驾司机数量79万人,顺丰快递员55万人,各类快递员420万人,就这几个低门槛工作总人数达到了4930万人,预计2024年年底,总人数会达到5500万以上。

2023年,仅仅是美团注册过的骑手就已经达到了1717万人,超过80%的骑手拥有大专以上文凭,本科生占了20%,70多万人有大学文凭,文凭在生存上一无是处。

数据反应出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工作不好找还不如去送外卖,只要肯吃苦有耐心,对城市路线了解,就可以胜任。

为啥这么多大学生会忘了理想去送外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绝大多数人是为了先生存,才有机会去追逐梦想。

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缺技术型人才?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仍然还在走老路,落后于时代发展趋势,分数依旧是高升的标准,工作的门槛。

很多家长一听到职业技术学校,摇头摆手十分抗拒,认为那是“差生、坏孩子”待的地方,学不到知识也学不到技术,去了也只能混日子,混毕业证罢了。

在现今社会中出现了一条鄙视链,985的毕业生比211强,211的毕业生又比普通本科厉害,普通本科又看不上专科毕业的,专科毕业的瞧不起技术学校的。

也就是说在国人看来,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垫底的存在,出去找工作,毕业证都不敢掏出来瞧瞧,怕人看不起。

这个世俗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难看出,国人已经无声的将各类型职业分了三六九等,也将毕业证书画清了认定界限。

就如相同收入的两个岗位,打死也要找个体面的工作,所谓体面就好像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2023年11月份,公务员考生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平均是77个人争夺一个岗位。为什么年轻人这么执着于“铁饭碗”,却排斥专业技术工种呢?拼了命的往金字塔顶端爬,可顶端能有几人站稳脚跟呢?

活在当下,大部分人都认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从目前的技术工种工作岗位来看,薪资待遇和福利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付出与回报率不成正比,但凡给年轻人一个选择,都不怎么会选择技工工业。

就业的道路有千千万,高考分流绝不等于人生的分流,重点在于对自我的规划。

很多人知道清华北大,却不知道我国有哪一所出名的技校,新东方和蓝翔也只是民办打过广告的,而官办的几乎还不怎么出名,职业技术学校还未得到重视发展。

2023年六月份统计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计1578所。专科层次1545所,本科层次33所,公办1181所,民办及中外合作397所,更别说那些大学院校了。

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也就不好好学,整体管理水平差,专科学校想方设法混个学院称号,二本学院拼命也想混个大学名号,这是人们对技校的评价,主要还是因为全国的大学数量太多了。

家长对职业技校的看法,大多数都是认为孩子考不上大学,年纪小又不能出来工作,也不能在社会上鬼混,只能随便找个学校进去混时间,出来后再想办法找工作。那么这些技术学校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待业少年收容所,打工预备学校。

家长们同时也担心技术学校,学费贵、管理放纵、学风差乱、教师团队没技术、孩子学不到知识、学校收费后批量送工厂,打架斗殴、谈恋爱处对象、旷课睡觉、大街闲逛等等,这也是技校普遍现象,技校得目的是为了挣钱,而不是真正培养人才,想改变这一个状况,难!

社会实践中,各地各企业公司,在招聘信息上对学历也有所限制,大多数岗位均要求本科以上,技校来的学生想进大厂,或者大一点的公司工作,似乎压根儿不可能,学历就给卡死了。且目前技校教学的技术,与社会发展严重脱钩,纸上谈兵无实践操作,到了社会又得从头开始。

几乎所有企业公司老板都有一个惯性思维,不允许一线工人的工资比坐办公室人员的工资高,工作岗位便是地位的象征,打螺丝的岗位只想着低标准高要求。

总想着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反正在国内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归根结底还是劳动成果分配不合理。

总结一下,你就知道

企业公司工厂要想留住人、好招人,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技术工岗位及一线工人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享受五险一金及各种补贴,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提高岗位社会价值,舍得花钱重视培养新人,而不是空有其表画大饼,老旧思想转变,才有改善“招工难”的处境。

重视技术学校的技能培训,让学生们学成之时没什么后顾之忧,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而不是学的与毕业后的工作毫不沾边。只有多方参与共同支持,才能有更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上技校学技术。

技术工作岗位,也不再是底层被看不起的地位,被人瞧不起的岗位。

薪资的高低只是年轻人的一个过度期,不能一味的只想着拿时间换金钱,光阴似箭啊,年轻人,就算给你一万月薪,打工一辈子也还只是个普通人。

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积累经验,要去理解这些工作为什么能挣到钱,你为何不去发现它挣钱的模式,而去复制加以创新,当机遇来临同时又抓住它,自己当老板不好吗?时间、财富自由,不都有了吗?

趁年轻,得使劲儿折腾,年轻时候不折腾,老了还有那股子拼劲儿吗?

但折腾也得有个尺度,别碰红线,也别把自己搭进去了,反而欠一堆还不清的债。

怨天尤人的人太多了,还是多努力吧,埋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会给自己添加烦恼,这便是生活,年轻人…

对此,您怎么看待年轻工作问题呢?

0 阅读:2

Mr意聊纪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