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攻坚高质量发展,汕尾如何竞标争先?

陆丰新发现 2024-05-16 09:40:14

2023年,汕尾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30.84亿元,同比增长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3年汕尾的“成绩单”很不错:汕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57元,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同比增长6.0%;新登记经营主体6.5万户,增长51.1%……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汕尾转型突破、竞标争先的攻坚之年。

在2月18日召开的汕尾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业科技攻坚行动部署会上,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逯峰说:“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认清短板不足,坚定信心底气,锚定‘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紧抓深圳帮扶协作,奋力闯出革命老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路子。”

那么,接下来,汕尾要如何实现竞标争先?

海洋强市,产业强擎

如何开好经济发展大局?汕尾的“秘诀”也是自身优势——海洋。

汕尾市委提出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是基于当前汕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科学研判和谋划。

2024年,汕尾将系统谋划做好“经略海洋”这篇文章,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海洋制造业方面,汕尾将全力打造汕尾(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着力构建“风光水火核储”综合能源产业体系,系统推进临港物流、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储能、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以锻造海洋产业强力引擎。

同时,汕尾将着力发展都市型精品海洋渔业,构建集种业、装备、养殖、精深加工和联农带农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条,推动海洋渔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蓝色粮仓”。

近期公开报道中,汕尾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负责人、副教授王军鹏表示,汕尾建设海洋强市,要坚持海陆统筹、港产联动,合理开发利用岸线、海域、海岛等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促进海上风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他说:“在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方面,汕尾要利用好汕尾海水水质全省第一的突出优势,发展海洋牧场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并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推动旅游业发展塑造‘汕尾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域品牌等举措,全面推进汕尾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争取为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汕尾模式’。”

深度融湾,开放创新

过去一年,随着广汕高铁、汕汕高铁相继开通,汕尾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因此,聚力深度融湾成为2024年汕尾的主要攻坚方向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潜力无限,汕尾的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使我们在接受大湾区改革、创新、产业、市场等方面的辐射和牵引带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汕尾的未来就在深圳、在大湾区。”汕尾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在产业发展上,汕尾将积极融入深圳产业集群,携手共同打造产业链条;资源挖掘上,将坚持“以资源换产业”,推行“深圳企业+汕尾资源”等合作模式,加快实现双赢;人才方面,要与深圳共同实施人才交流学习计划,推动深圳人才服务汕尾发展。

此外,汕尾还将抓住全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等政策机遇,加快建设“1+1+3”产业承接平台,实现“深度融湾”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筑牢汕尾高质量发展根基。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说,融湾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他说:“深度融湾必须以开放、创新作为动力,汕尾要考虑如何把各项工作放在一个更高质量的体制机制上,真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只有这些与大湾区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融合。”

开放,不单指汕尾内部之间的开放,更意味着汕尾与其他地区的连接。

“融湾不仅跟深圳融,还要跟惠州、潮汕、河源等地融。汕尾本身要对周边更开放,起到桥梁作用,打造一个更开放的格局,使各地的优势更为凸显。”陈鸿宇说。

产业也是融湾的关键,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当前汕尾的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各项发展指标也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4.24亿元,同比增长30.0%。

因此,如何凸显汕尾的差异性优势特点成为后续的攻坚方向。

陈鸿宇说:“汕尾的优势在于区位、海洋、土地以及人力资源回流等方面,如果优势不凸显,单靠招商引资的话,产业融湾会比较困难。因此产业方面,汕尾要瞄准问题的关键,思考新的产业方向。”

其还建议,汕尾要织就一张更密的交通网,才能更快提高效能。他认为,如要发展海洋经济、近海及深海的开发等,交通条件和港口条件非常重要。目前,汕尾区一级的交通基础设施仍有较多需改进完善之处。

拥有着全省第二、粤东第一长海岸线的汕尾,海洋禀赋和文旅资源得天独厚。

2023全年,汕尾接待游客突破3400万人次、增长350.7%,总收入增长151.4%;服务业增加值674.45亿元,同比增长4.9%。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中,汕尾文旅市场也表现不俗。

今年,汕尾也将着力推进滨海旅游、康养产业、海洋信息服务业和涉海金融服务业等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聚焦“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发展定位,汕尾将依托“红蓝绿古特”五色旅游资源,升级打造一批全域旅游品牌、特色精品路线,持续擦亮“坐着高铁来赶海”等文旅品牌,以文旅促消费、赋能县镇村发展。

不过目前,汕尾文旅产业仍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服务不够到位、文旅品牌打造力度不够、文旅专业人才缺乏等困境。

如何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品牌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出圈”?

前海创新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国际所副秘书长秦刚说:“汕尾要‘出圈’,需要构建一个清秀、丰富、包容、纯净的城市IP。汕尾很适合打造一种精致细腻、烟火气息浓郁、闲适安逸的格调城市。”

汕尾连接汕潮揭、深圳两大都市圈,其建议,汕尾要在都市圈、城市群中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融入都市圈、跳出城市群,塑造城市IP。

“汕尾每一个县区都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这应当成为城市的特质构成。当地还需构建特色的消费生态系统,这样的消费系统一定是多元的,且是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并重。”秦刚说。

他认为,汕尾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下,守住自己的特质,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同时,汕尾还要在人口流动的虹吸效应中建立自己的异质气质,形成对创意创业人群、Z世代、银发族的反向吸引,实现双向奔赴。

新征程鼓角争鸣,竞跑2024,汕尾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布局“五大攻坚”,推动“百千万工程”全面展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努力推动“绿美生态提质”,奋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南方+

2 阅读:122

陆丰新发现

简介:用最简单的方式带您了解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