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袁贵妃:崇祯最命大的妃子,居后宫第三位,明朝结束后得清廷赡养

在《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段:魏璎珞在好姐妹明玉的口中得知,七阿哥去世的真相后,便在太后的万寿节上讨太后欢心,而成为乾隆皇

在《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段:

魏璎珞在好姐妹明玉的口中得知,七阿哥去世的真相后,便在太后的万寿节上讨太后欢心,而成为乾隆皇帝的魏贵人。

一开始乾隆皇帝并不宠爱魏璎珞,心中处处提防着她。

但是在魏璎珞的计谋下,乾隆不仅宠幸了她,而且一连多日都翻了她的牌子。

为此而引起后宫很多妃嫔的不满,诸位妃嫔便在皇后面前告状,希望皇后能够训斥魏璎珞一番。这是后宫诸妃,因为魏璎珞得宠第一次在皇后面前抱怨。

之后在历经小嘉嫔陷害,纯贵妃刁难,傅恒回京等事情后,乾隆对魏璎珞也是越来越宠爱,将其晋封为了令嫔。在魏璎珞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故意越来越嚣张,昔日纯贵妃得宠时其他妃嫔还能雨露均沾,而魏璎珞得宠后,其他后妃便很少有机会侍寝。

为此诸位后妃再次在皇后淑慎面前告状,其中舒嫔说到:

令嫔在自己的宫里蹴鞠,还设计了一套天水碧的汉服,穿着汉服陪皇上在月光下散步,竟然有一副飘逸之像。

皇后便问舒嫔:天水碧又如何呢?

舒嫔刚要开口解释,后边的妃嫔便说道:

那可是前朝袁贵妃干的事啊!她倒是学了一个十成十,妥妥的妖妃!

庆贵人本就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妃子,便不偏不倚地帮魏璎珞找补:

令嫔擅长做消寒花,还给身边的宫女带上,倒是十分有趣!

......

在大家七嘴八舌告状的时候,来人告诉皇后:皇上已经下旨,进令嫔为令妃了!

魏璎珞穿天水碧的汉服陪乾隆月下散步,不过是她讨好皇上的一种方式而已,为何会被舒嫔等人说成是“妖妃”呢?

舒嫔她们口中的“前朝袁贵妃”,究竟又是谁呢?

真的如她们所言,是妖妃吗?

当然不是!

袁贵妃不仅不是妖妃,而且她还是崇祯皇帝十分命大的妃子:

自缢时绳子断了

被夫君砍了几剑仍旧活了下来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魏璎珞效仿的“前朝袁贵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天启六年(1626年),明熹宗唯一还在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也到了该大婚的年纪。熹宗的发妻懿安皇后张嫣,便着手为信王挑选王妃,最终选定了出身贫寒、但是长相端庄秀丽的周氏为信王妃,次年二月周氏正式嫁给信王朱由检为妻。

若是周氏仅为信王妃的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仅留下一个姓氏、生下几个子女而已;

而周氏仅嫁给信王朱由检五个月的时间,熹宗便病逝了,作为熹宗唯一还在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崇祯,史称明思宗。

而作为崇祯帝发妻的周氏,也被正式册立为了皇后。

按照明朝“一后二妃”的制度,除了周皇后外,崇祯帝身边还理应有两位妃子。

周皇后便着手为夫君挑选“二妃”,充实后宫。

最终选定了:

扬州把总田弘遇的女儿田秀英(明朝“香妃”)

袁祐的女儿袁氏

而袁氏,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崇祯元年四月二十三日,袁氏与田秀英被正式册封为妃,袁氏被封淑妃,居住在东西六宫之一的翊坤宫;至于田秀英,则是被封礼妃,居住在东西六宫之一的承乾宫。

袁淑妃,就像《延禧攻略》中庆贵人提到的那样,擅长做“消寒花”(用花朵来做妆点),而且十分擅长剪窗花。不仅如此袁淑妃还擅长骑马射箭,在马背上英姿飒爽。

更重要的是袁淑妃,是一位十分谨慎、懂得进退的妃子,不管是对崇祯帝还是对周皇后,都很是恭敬有礼、为人做事十分谨慎小心。为此,周皇后很是赏识袁淑妃,若是外出游玩赏花嬉戏,都会召袁淑妃一起,而不召田礼妃。

在朝贺的日子,若是田礼妃来给周皇后请安,周皇后会让田礼妃的翟车停在房屋前,过很久以后才会让田礼妃入宫请安,待田礼妃请安后周皇后同田礼妃也说不了几句话,便让田礼妃退下了。而袁淑妃不同,周皇后不仅提前将其召入宫中,而且亲自扶着袁淑妃坐下,赐茶后二人相谈甚欢,可以欢声笑语很长的时间。

可以说,在周皇后的庇护下,袁淑妃在后宫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心的,实际地位也很高。

只是袁淑妃并不怎么得崇祯帝的宠爱,崇祯帝除了与周皇后举案齐眉、十分恩爱外,还十分宠爱田礼妃。田礼妃十分聪慧,她的父亲田弘遇专门请人教授田礼妃书法绘画,为此田礼妃不仅擅长写生,而且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很不错。

除此之外,田礼妃的琴艺十分高超,崇祯帝对其评价极高:

“裂石穿云”

更加重要的是,田礼妃天生自带幽香。

如此一位琴棋书画皆通,而且长相出众的后妃,袁淑妃确实很难与之争宠。

就连袁淑妃十分擅长的骑射功夫,田礼妃也丝毫不在话下。

好在袁淑妃,有周皇后的庇护。

田礼妃有一双十分纤细的脚,仅有三寸,而袁淑妃的脚是田礼妃的两倍大,有一次崇祯皇帝守着周皇后的面嫌弃袁淑妃的脚太大,周皇后为此十分不高兴。

所以后宫便有这样一种说法:

“帝宠虽移后宠优”

意思是:虽然崇祯帝不宠爱袁淑妃,但是周皇后待袁淑妃十分厚待。

正是因为崇祯皇帝格外的宠爱,田礼妃接连为崇祯帝生下了四位皇子,崇祯八年时母凭子贵晋封为了田贵妃,崇祯十四年时晋封为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周皇后。

至于袁氏,则是在田秀英晋封为皇贵妃时,晋封为了贵妃,成为后宫第三位的存在。

袁贵妃虽然不及田皇贵妃得宠,但是袁贵妃也并非从未得过宠。

就像《延禧攻略》中舒嫔所言:

令嫔学着前朝袁贵妃的样子,穿了一套天水碧的衣服侍奉乾隆皇帝。

袁贵妃曾经在崇祯皇帝来到自己宫里的时候,身穿浅碧色的衣服,在月光下就显示出了“天水碧”的效果。崇祯帝还为此,对袁贵妃大加称赞:

“此特雅倩。”

正是因为崇祯帝的夸赞,有很多的宫眷都效仿袁贵妃此举。

正是因为袁贵妃也曾得宠过,而为崇祯皇帝生下了一位公主。

崇祯皇帝的所有后妃中,除了周皇后生五个子女、田皇贵妃生四位皇子外,便是袁贵妃曾生下一位公主。只可惜袁贵妃所生的这一位公主,不久便夭折了,连名字都未来得及取。

崇祯十五年七月,田皇贵妃病逝了。

如此一来,崇祯帝的后宫,除了周皇后外,便是袁贵妃的地位最高。

若是崇祯皇帝并非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的话,袁贵妃便可以在后宫颐养天年,即便来日新帝继位(周皇后所生嫡长子),袁贵妃也可以得到新帝厚待。

然而历史并不能假设,在田皇贵妃去世还不到两年后,李自成便率领农民将紫禁城团团围住。

崇祯皇帝很清楚自己大势已去,在宴请后宫诸妃后便命这些后妃自尽。

周皇后回到坤宁宫后,自缢而死;

袁贵妃回到翊坤宫后,也选择自缢而死,只是在袁贵妃自缢的过程中绳子突然断了,袁贵妃也被摔在了地上,昏迷了许久。

许久后,崇祯帝见袁贵妃醒了过来,便提剑朝着袁贵妃乱砍了几下,受伤的袁贵妃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崇祯帝便以为袁贵妃已经去世了,不再理会。

然而命大的袁贵妃,并没有因此而去世,崇祯帝在慌乱之中只是砍到了袁贵妃的肩部,袁贵妃受伤并且受到惊吓后便昏迷了过去。

后来袁贵妃被人所救,在混乱中逃出了紫禁城,流落到了雄县。

原本袁贵妃,要在宫外飘零后半生。

而,李自成仅在京城一个月的时间便被清军赶走了。

清睿亲王多尔衮不仅率兵占领了紫禁城,而且满清入关,顺治帝与孝庄皇太后迁都北京,顺治帝也在紫禁城重新继位。

自此,满清入主中原。

满清入关后,善待了前朝遗孀。

不管是前朝公主还是后妃,都得到了赡养。

在流落在雄县的袁贵妃,也被雄县知县找到,送回了京城,住在礼部行人司,安度余生。

虽然没有了做贵妃时的荣华富贵,但作为前朝后妃,袁贵妃能够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后来,袁贵妃还曾在清廷的安排下,来辨别“北太子”究竟是真是假?

在李自成将紫禁城团团围住时,崇祯皇帝将三位皇子交给了心腹太监送出宫去。

只是在崇祯皇帝自缢当天,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三位皇子便到了李自成的手里。李自成并未除掉崇祯皇帝留下的三位皇子,而是将:

崇祯帝嫡长子朱慈烺封为了宋王

崇祯帝皇三子朱慈炯封为了定安公

崇祯帝皇四子朱慈炤(有一种说法是,皇四子逃走了,并未落入李自成之手)

在李自成被清军赶出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留下的三位皇子也不知所踪。

所以在满清入关后,便多次出现“明朝太子”。

看过《康熙王朝》的应该知道,有一位朱三太子,让康熙皇帝忌惮多年。

而这些“明朝太子”,并非仅朱三太子一人,在顺治二年时便出现了“南北两位太子”。

而真正见过崇祯帝皇帝的人并不多,清廷自然一时间难以分辨谁真谁假,所以在“北太子”被抓后,向来与周皇后关系颇好的袁贵妃,自然是认得几位皇子,所以便被清廷安排前去辨认“北太子”究竟是真是假。

至于袁贵妃究竟哪年去世,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根据谈迁在顺治十三年的著作记载,袁贵妃是在前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时病逝了,清廷给了五十金来将袁贵妃安葬在了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