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社会上,礼貌没有用,谦逊也没用,忍气吞声换不来尊重
李敖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礼貌没有用,谦逊也没用,古道热肠也没用,忠厚老实也没用,你再守规矩也没有用。除非你有权势变得有
李敖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礼貌没有用,谦逊也没用,古道热肠也没用,忠厚老实也没用,你再守规矩也没有用。除非你有权势变得有地位了,有影响力了,你有名望、有资源、有话语权了,有极具威慑力了。什么克制,什么隐忍,什么委曲求全,什么体谅,都无法换来别人的尊重。”
人作为群居动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并非全然取决于在人际关系中长袖善舞的能力。究其根本,实则取决于自身实力的强弱以及所掌握资源的多寡。
动物的本性中往往潜藏着慕强心理。于整个社会体系而言,倘若你处于弱势地位,恰如古语所云“人微言轻”,便是这般道理。一味地讨好他人,终究难以换来他人的尊重。
这些话语看似尖酸且刻薄,然而它却无情地撕开了人际交往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直抵其本质。倘若自身不够强大,于人群之中,便难有掷地有声的话语权。须知,你所具备的实力,才是为你话语权保驾护航、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宛如水波纹一般,以自我为核心,层层向外扩散。而个体“社会资本”的多寡,正是决定这波纹辐射范围与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观点上,费孝通所提及的“社会资本”与李敖的见解不谋而合。
晚清赫赫有名的名臣曾国藩,早年于京城为官之际,始终恪守着“温良恭俭让”这一古圣先贤所倡导的处世准则。他对待同僚谦逊有礼,尽显君子之风;对待下属体恤有加,饱含仁爱之情。然而,即便他如此谨言慎行、以德待人,换来的却是他人的轻视与排挤。
曾有一次,曾国藩出于正义弹劾贪官,却因此触怒了权贵。在朝堂之上,他竟被孤立至极,连参与议事之时,都无人愿意与他同坐,那种被众人疏离的尴尬与落寞,好似寒冬里的冷雨,直透骨髓。
后来,曾国藩凭借非凡的胆识与谋略组建湘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成功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此时的他,手握兵权,功绩卓著,已然成为清廷所倚重的“中兴名臣”。那些往日里轻视他的人,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纷纷登门结交,言语之中满是恭敬与谄媚。
前后境遇的天壤之别,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印证了“社会资本”这一残酷而现实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实力作为支撑的礼貌与谦逊,不过是他人眼中可有可无的“客套”罢了。唯有自身真正强大起来,才能让善意与规矩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应有的分量与尊重。
在职场的风云变幻中,初出茅庐的新人宛如一颗稚嫩的幼苗,即便每日不辞辛劳地提前到岗,将办公环境清扫得一尘不染,对每一位同事都秉持着毕恭毕敬的态度,尽显谦逊与诚恳。然而,他们仍可能被随意差遣,承担着繁杂琐碎的事务,仿佛这些额外的负担是他们初来乍到的“必修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即便他们性格刚直不阿,不擅长在人际关系的迷宫中周旋,却依然备受众人敬重。这是因为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犹如掌握了开启难题之门的钥匙,能够精准地解决关键问题,为企业带来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商业谈判的激烈战场上,实力雄厚的企业代表宛如手握重兵的将领,即便他们语气平和舒缓,不事张扬,却凭借强大的企业实力和卓越的市场竞争力,牢牢掌握着谈判的话语权,主导着谈判的走向。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即便再三做出退让,以委曲求全的姿态试图换取合作的机会,却往往难以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仿佛在这场实力的较量中,他们的努力和妥协都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应有的回应。
常言道:“忍气吞声换不来尊重。”这是因为一味地妥协退让,如同在沙滩上建造城堡,无法真正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实力。相反,这种姿态会让他人觉得你缺乏足够的筹码和底气,从而轻视你的合理诉求。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时代,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累足够的资本,才能在各个领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拥有与他人平等对话的权利。
成长其实就是不断给自己攒“本钱”的过程。学生就靠好好学习提高成绩;上班的人,在工作上多下功夫提升能力;创业的人,靠想出新点子干出一番事业。咱们每付出一分努力,都是在给自己增加能被人尊重的“资本”。
等你手里有了足够的“本钱”,你就会发现,那些原来对你特别挑剔的人,态度变得好多了,没那么苛刻了;以前看不起你的人,也开始对你客客气气的;以前遇到事儿只能忍着,现在你能不慌不忙地处理。其实不是别人突然变好了,而是你自己变得更有分量了,说话更有影响力了,也更有底气让人尊重你了。
在人生的后半程,比拼的并不是阿谀奉承、曲意逢迎的能力,而是个人所积累的核心竞争力与资源优势。
期望我们都能够保持理性与清醒,深刻洞察现实状况,明确自身的定位与目标。而后专注于自我提升,持之以恒地深耕细作,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凭借过硬的实力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以自身创造的价值为人生旅程增添璀璨光芒,书写出精彩纷呈、意义非凡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