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撤军引发新变局,亚美尼亚自讨苦吃,南高加索地缘政治角力

安林南猎奇 2024-05-10 15:30:11

2024年4月19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俄罗斯已从纳卡地区撤回了2000名士兵,此消息立刻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要了解这一举动的背后原因,我们得回溯到纳卡冲突的历史背景。

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境内的一个自治州,但因其80%的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一直对这个地区的归属问题存在不满。

苏联时期,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就表达了并入亚美尼亚的意愿,但阿塞拜疆始终拒绝这一要求,这为日后的军事冲突埋下了伏笔。

1991年苏联解体后,纳卡冲突演变为全面的阿亚战争,在1992年至1994年的武装对抗中,亚美尼亚占领了纳卡及其周边的阿塞拜疆领土,最终在俄罗斯等国的调停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1994年5月达成了全面停火协议。

尽管停火协议已经签订,但两国仍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国际社会多次尝试调解这一争端,但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0年,纳卡地区的紧张局势再次升级,这次冲突是自1994年停火协议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在冲突期间,双方使用了重型武器,包括火炮、坦克和无人机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许多平民被迫逃离家园,成为难民,为此,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深切关注,并呼吁双方立即停火,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在多方调停下,虽然两国领导人曾在同年签署了停火协议,并由俄罗斯出兵监督,但地区紧张局势并未得到根本缓解。

这场冲突的结果,以亚美尼亚的惨败而收场。

2023年9月19日。阿塞拜疆以“反恐行动”为名对亚美尼亚控制的纳卡地区发动军事打击,并成功解除了亚美尼亚军队的武装,并将其赶走,使阿塞拜疆重新掌控了纳卡地区。

此时的亚美尼亚,就像一个被欺负的熊孩子,在战场上的失利,使其有些气急败坏,对俄罗斯的依赖和支持也产生了质疑。

于是,亚美尼亚开始寻求与西方国家的更紧密合作,以平衡地区影响力并寻求新的安全保障。

亚美尼亚议会议长西蒙尼扬曾公开指责俄罗斯在纳卡问题上的不作为,称俄罗斯将纳卡“交给了”阿塞拜疆。

他还嘲讽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是“部门秘书”,这些言论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和抗议。

亚美尼亚还采取了其他一些行动,如启动《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批准程序、与美国举行军事演习等,这些行为也被俄罗斯视为不友好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西方国家捕捉到了这一信息,纷纷发声:可以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领域加强与亚美尼亚的联系,并表示将在未来向亚美尼亚提供多达2.7亿欧元的援助。

目前来看,这种许诺虽然是空头支票,却同样可以削弱亚美尼亚与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关系。

面对亚美尼亚的“背叛”,俄罗斯选择了撤军作为回应,其实对于俄罗斯而言,亚美尼亚这根墙头草早已没有维护的必要。

只不过南高加索地区,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势力之间地缘政治角力的战场,西方势力一直试图加强对亚美尼亚的控制,以牵制俄罗斯。

俄罗斯则对此也十分警觉,认为西方国家正将亚美尼亚作为南高加索地区地缘政治对抗的工具,威胁到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安全。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的撤军行动可以被视为对西方势力的一种回应,通过撤军,俄罗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它不愿意被卷入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边境纠纷,也不愿意成为西方国家地缘政治游戏的棋子。

但俄罗斯的撤军对亚美尼亚和整个南高加索地区的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亚美尼亚而言,失去俄罗斯的军事支持可能会加剧其地缘政治的脆弱性。

与阿塞拜疆比,亚美尼亚领土狭小,既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又较为封闭,权力又集中于萨尔基相家族手中,还与周边多个国家搞不好关系。

这样的亚美尼亚,随时可能成为地区地缘政治角力的牺牲品,在没有俄罗斯军队的斡旋下,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但值得注意的是,撤军并不意味着表俄罗斯完全放弃了对亚美尼亚的影响力,俄罗斯很可能只是想给亚美尼亚一点教训,当新的军事冲突来临时,其他国家势力要想介入,还是会看一看俄罗斯的脸色。

0 阅读: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