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福建舰入列第3天,郑丽文代表国民党,作出一个事关两岸重要承诺

刚刚在11月1日正式坐上中国国民党主席大位的郑丽文,立刻抛出了一记震撼弹。郑丽文做出的决定,不是简单的和平呼吁,而是一次

刚刚在11月1日正式坐上中国国民党主席大位的郑丽文,立刻抛出了一记震撼弹。

郑丽文做出的决定,不是简单的和平呼吁,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表态,选择出席一场纪念中共烈士吴石的追思会,而且这个举动可以说是台湾政坛最敏感的神经。

郑丽文将自己的新角色清晰地定位为“主动的、关键的和平缔造者”,并声称出席活动是为了促进两岸真正的和解。

很快,这一记“和平牌”打出,立即在岛内激起千层浪,民进党毫不意外地跳出来指责她“配合统战”,国民党内部的保守派也表示“不理解”,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已然成形。

这次,郑丽文试图触碰“白色恐怖”这个历史禁区,以此展现超越蓝绿对立的和解姿态,但这并非她心血来潮的即兴表演。

她这一套做法,其实都是照着以前的政治路数来的,核心就是想在现在的僵局里,帮国民党重新拿回两岸对话的主导权,这次定于11月8日举行的活动,全称叫“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灵大会”,背景可不一般。

主办方是被看作“统派”的“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活动主题说得明明白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他们要追思的,正是当年被国民党当局处决的、中共在台湾潜伏的地下党员吴石将军。

这等于是在直面国民党自己沉重的历史包袱,但翻开旧账,你会发现这套打法似曾相识,早在2005年,郑丽文就是幕后推手之一,邀请了另一位历史人物,陈明忠先生到国民党中常会演讲。

都知道,陈明忠曾在“二二八事件”中对抗国民党军队,更在“白色恐怖”时期被囚禁超过二十年,那一次成功的“历史和解”操作,为之后的两岸“破冰之旅”铺平了道路。

如今,郑丽文再次祭出这招,就是想用这种“拿出诚意”的姿态,绕开民进党设置的重重障碍,她想重新激活那段被形容为“春暖花开”的时光,而那一切的根基,正是她口中能带来和平的“九二共识”。

郑丽文这一步险棋,精准地引爆了台湾内部的多重矛盾,它不仅触发了民进党意料之中的猛烈反击,更残酷地暴露了国民党内部在路线问题上的深层分歧,也预示着,她宣称要带领国民党走的“正确道路”,注定铺满了荆棘。

外部的炮火来得又快又猛,民进党发言人戴玮姗第一时间就扣上了“配合统战”的大帽子,并发出了直击灵魂的拷问:郑丽文到底是“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还是“中国的”国民党主席?

这种反应,完全在民进党的剧本之内,毕竟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关系本就紧张升级,他不仅将中国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当局更是被指控系统性地打压岛内不同声音,比如对高安国将军的司法追杀。

而且比外部攻击更棘手的,是来自内部的阻力,国民党内的保守派对郑丽文的决策公开表示“不理解”,这与前“立委”邱毅等人对其勇气的赞赏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清晰地表明,郑丽文的主张在党内远未形成共识,她的主席地位正面临严峻的内部挑战和路线拉扯。

有观点曾将台湾当前的局势比作一个随时可能溃堤的“堰塞湖”,现在看来郑丽文试图小心翼翼地“开闸泄洪”,却发现自己同时要顶住来自民进党和党内保守派的双重巨大压力,处境何其艰难。

当然,郑丽文的“和平”呼吁,绝非发生在真空中,它更像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战略调整,是对两岸军事实力天平发生根本性倾斜的直接回应。

如今大陆日益增长的军事威慑力,正从根基上动摇岛内“倚美谋独”的幻想,迫使所有政治力量必须重新评估眼前的现实。

而且这个时间点实在太微妙了,郑丽文发表最新涉两岸关系表态,恰好是在大陆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服役的第三天。

这艘航母的命名本身就被赋予了推动国家统一的使命感,它所搭载的全球领先的电磁弹射系统,技术上甚至超越了美国现役航母。

“福建舰”的入列,连同大陆近年来通过阅兵展示的先进军事装备,以及专门设立的台湾光复纪念日,共同塑造出一种不可逆转的“统一之势”,两岸悬殊的军事实力差距,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在这样压倒性的背景下,赖清德当局被形容为“倒行逆施”的政策,显然违背了岛内“要和平、要发展”的主流民意,其中赖清德民意支持率持续下滑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郑丽文的行动,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清醒的政治现实主义,她面对民进党的“抹红”攻击时展现出的“无惧”,底气或许就来源于此。

郑丽文高调宣布出席纪念吴石将军的活动,无论其动机如何,都成功地将两岸关系中“深水区”的议题,强行拽到了台湾社会的舆论桌面上。

这一记“赌注”,既是她个人政治风格的延续,也深刻地折射出台湾在内外交困下,政治生态的剧烈变迁。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部讲述吴石将军事迹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大陆热播,让这位历史人物的知名度大增,郑丽文此刻的选择,无疑更添了一层复杂的象征意义。

她的行为,无论被赞为“展现勇气”,还是被痛批为“配合统战”,都客观上迫使岛内各方必须直面一个核心问题:在实力天平已然倾斜的今天,台湾的未来出路究竟在何方?

可能说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或许只是改善关系的第一步,而实现台湾长久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最终取决于如何面对统一这个无法绕开的历史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