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曾放话:如果中日发生战争,日本撑不过4个小时,就会被踏平东京…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巨大的破坏力让日本军国主义政权濒临崩溃。
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传到重庆,街头民众欣喜若狂,鞭炮声此起彼伏,积压八年的苦难与憋屈在这一刻彻底释放,人们相拥而泣,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然而日本的投降并未彻底抚平历史的创伤,诸多遗留问题如同潜藏的暗流,始终影响着两国关系的走向。
尽管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部分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但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从未真正正视历史,反而不断试图歪曲事实。
他们修改历史教科书,刻意淡化甚至删除侵略史实,将“侵略”美化成“解放”,混淆下一代的历史认知。
更令人愤慨的是,供奉着十四名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每年都有日本政客前往参拜,这种公然为侵略历史招魂的行为,不仅刺痛了受害国人民的心,也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中华民族从未忘记这段屈辱历史,每年的8月15日,都有无数国人以各种方式铭记国耻,警示后辈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这段沉重的历史并非尘封的过往,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深刻影响着当今中日两国的互动格局。
日本凭借美日安保条约的庇护,军费开支连年增长,自卫队装备不断更新,大量引进美式先进武器,甚至频频在台湾问题上指手画脚,试图插手中国内政。
与之相对,中国早已摆脱了过去积贫积弱的困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实力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然成长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时间来到2025年,中日两国的军力对比呈现出悬殊差距,小日本这辈子都没有追上的机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现役兵力超过二百万人,拥有完善的作战体系和丰富的实战化训练经验;而日本自卫队总兵力仅有二十四万余人,且受限于和平宪法,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始终存在诸多限制,仅从人数上看,中国便形成了绝对的碾压优势。
海军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中国海军已拥有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空母舰,三舰总排水量超过二十万吨,其中福建舰作为国产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综合作战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则仅有一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经过改装具备搭载F-35B战机的能力,但其标准排水量仅四万余吨,无论是吨位还是作战效能,都与中国航母存在代际差距。
驱逐舰领域,中国海军现役驱逐舰数量达到六十四艘,其中包括八艘055型万吨驱逐舰,该型舰配备一百一十二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兼容防空、反舰、反潜等多种类型导弹,综合性能位居世界前列。
日本海上自卫队虽有四十八艘驱逐舰,但多数型号服役年限较长,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核心装备依赖美国援助补充,难以形成体系化作战优势。
空军领域的对比同样悬殊,中国空军已迈入隐身时代,歼-20隐身战斗机装备数量超过二百架,这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能力的先进战机,能有效突破敌方防空体系;此外,歼-16多用途战斗机装备数量已达上千架,具备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而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装备为F-15和F-2战斗机,两者总数仅三百余架,其中F-15已服役数十年,机体老化问题突出,虽然部分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整体性能与歼-20相差甚远,且其采购的F-35战机交付进度缓慢,难以快速形成战斗力。
导弹部队是中国军力的重要优势所在,其中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更是全球领先的王牌装备。
这款导弹于2019年国庆阅兵首次公开亮相,采用独特的钱学森弹道,弹头可在大气层边缘滑翔飞行,飞行速度超过十马赫,射程覆盖日本全境,其超强的机动性使得现有防空反导系统难以拦截,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作战能力。
日本的导弹力量则相对薄弱,仅拥有少量短程弹道导弹,且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其防空反导完全依赖美国部署的宙斯盾系统,防御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核力量方面,中国拥有六百多枚核弹头,战略核潜艇部队已装备多艘094型核潜艇,具备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而日本受和平宪法限制,明确禁止拥有核武器,在这一领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军力差距并非主观臆断,美国兰德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军力已成为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日本本土防御面临巨大压力,难以应对高强度现代化战争。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从不主动挑起争端,但强大的实力摆在面前,足以让任何试图挑衅的势力望而却步。
军事专家张召忠曾在2015年的一档节目中发表过“四个小时稳赢”的观点,这句话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当时有观众提问,若中日发生军事冲突且不使用核武器,最终胜负将如何判定,张召忠给出了直截了当的回答:中国击败日本只需四个小时,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