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过去36小时内做了很多事,摆平了好几个敌对阵营的关键人物。但许多分析师认为并不会引发中东局势大幅度升级。理由当然是以色列具有强大的报复能力,比如以色列能摧毁胡塞武装的石油设施跟码头,当然也能摧毁伊朗的同类设施。 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以色列的威慑能力当然很强。 但事情不是单方面的,威慑也不是单方面的,比如伊朗的威慑力同样不容小觑。如果不是伊朗的威慑力,美国跟以色列为何担心在中东爆发全面战争?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以色列担心跟真主党或伊朗全面开战,为何还要一而再地进行大尺度暗杀?万一判断失误导致全面冲突怎么办?这就跟美国这张牌有关了,并且是最后的盾牌。那么,对以色列能力的赞美就显得很可笑了,无视美国的存在而赞美以色列,在心理上是一种缺陷。 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对以色列的报复更多权衡美国的反应而不是以色列的反应。还要考虑美国盟友的反应,比如英国。一旦跟以色列全面开战,何止一个美国会介入,一只手恐怕数不过来。 但这并不代表伊朗方面无计可施。 要知道,什叶派之弧的出现,绝不是美国跟以色列想看到的结果,人们不该忽视伊朗在过去十几年获得的巨大成功。这条弧线在加沙战争以后被强化而不是被削弱了。以色列仅仅对几个头目的暗杀并不能削弱这条弧线,相反,这条弧线已经像钢琴丝一样紧紧地勒在以色列脖子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和族群矛盾日趋恶化,整个以色列都在经受时间的考验,以色列右翼更是被放在火炉上烘烤,他们经受的压力和痛苦,远远超过以色列的对手们死掉几个头目。 因此,如果伊朗或黎巴嫩不作出激烈的反应,不是因为他们胆怯,而是因为损失并不大。 而以色列持续升级的过激举措,恰好证明他们的痛苦与损失太大了。 (下图据说是哈马斯高级领导人——主要谈判代表哈尼亚遇刺时所在建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