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 “蜀光”耀未来:硬核力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总量从1.34万亿元跃升至1.79万亿元,稳居全国第7位。11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总量从1.34万亿元跃升至1.79万亿元,稳居全国第7位。11月3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人民网、新华社、央广网等近30家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带着探寻产业升级密码的期待,组成采访团先后走进成都、德阳、宜宾等地企业一线。作为山西媒体代表,《市场信息报》全程参与,在机器轰鸣的车间、技术密集的研发中心里,亲身感受四川工业的奋进脉搏。

媒体团全体成员合影

成都创新深耕,细分赛道崛起“硬核力量”

“大家可以亲身感受下零重力座椅的舒适度,这款AE200-100能满足6人出行需求,登机箱也能轻松容纳。”在成都沃飞长空展示厅,负责人话音刚落,媒体代表们便纷纷弯腰走进载客eVTOL机舱,亲手触摸座椅材质,对着15分钟快速充电的参数表低声交流。当得知这款“四川造”飞行器已斩获千架商业订单,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经济区时,不少记者立刻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个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标杆”。

成都天马轴承的车间里,巨大的风电轴承圆环整齐排列,引得采访团驻足围观。“20多年前我们年营收才200万,现在已经突破40亿了!”销售总监范佳桥边走边介绍,手指划过8MW海上风电主轴轴承的光滑表面。有记者追问技术突破的关键,他笑着回应:“就是盯着‘卡脖子’难题死磕!”当听到轨道交通轴承已在13个城市500列城轨车辆成列装车时,现场响起一阵轻声赞叹,记者们围着产品展示区,详细记录着“全球第一”“全国首位”的亮眼成绩。

成都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载客eVTOL产品

荣创新能的车间里,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方形氢能动力系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可是驱动氢能列车的‘心脏’,额定功率240千瓦!”市场部总经理张明泽随手拿起一个系统组件,掂了掂重量笑着说。记者们纷纷凑近观察,有人询问使用寿命测试细节,有人关心量产进度,当得知全国70%的氢能轨道交通车型都用这款产品时,笔记本上的记录速度明显加快。

成都洋湃科技的展厅内,明黄色的深海油气计量装置格外醒目。“这个‘铁疙瘩’能扎进3000米海底,精准搞定混相计量!”董事长陈继革的指节轻叩装置外壳,发出清脆声响。媒体团成员纷纷上前近距离观察,有人用手机拍摄专利证书墙,有人追问技术研发历程,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周志懿当场感慨:“没想到四川在细分领域藏着这样的‘隐形冠军’,太让人惊喜了!”

宜宾双业并举,“两都”共生撑起产业脊梁

“闻到这股酒香,就知道‘中国酒都’名不虚传!”走进宜宾五粮液酿造车间,氤氲的浓香扑面而来,媒体团成员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当得知2024年产区营收突破2000亿元时,《市场信息报》负责人薛庆红感慨:“汾酒与五粮液同为中国白酒标杆,宜宾的产业传承与创新值得山西学习。”

在五粮液博物馆,媒体团注意到1989年6月的《人民日报》与《市场信息报》并列铺展,两份报纸的版面上,同样醒目的标题共同记录着五粮液再获国际金奖的重磅喜讯——这一珍贵影像,直观印证了作为全国资深市场类报纸的《市场信息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便已将目光投向中国民族品牌的成长轨迹,全程见证五粮液的荣耀之路。

左图:媒体团调研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

右图:在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内珍藏着一份《市场信息报》1989年报道该企业的珍贵报样

切换到动力电池产业园区,另一番火热景象映入眼帘。四川时代的零碳工厂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电池组件,绿色能源仪表盘上的“零碳排放”字样格外醒目。“2019年签约至今,我们已引进120多个配套项目!”园区负责人指着产业布局图介绍,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回收,全产业链生态已经成型。媒体团穿行在生产车间,详细记录着“全国16%以上产量”“全球10%占比”的核心数据,有人现场算了一笔账:“90%以上本地配套,这效率太惊人了!”

德阳数智赋能,能源装备领跑全球市场

“大家看,这条‘黑灯产线’能实现50多道工序无人值守!”在东方汽轮机重型一分厂总装车间,工作人员指着昏暗环境中闪烁的机械臂指示灯介绍。媒体团屏息观察,只见高温透平叶片在无人车间里精准加工,屏幕上实时跳动着100余个监控参数。当得知变形量能控制在0.03mm内,人均效率提升650%时,记者们纷纷围拢到数据显示屏前,详细询问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

媒体团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采访

“全国每消耗4度电,就有1度来自‘德阳造’设备!”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媒体团走进东方汽轮机的产品展示厅,从气电机组到核电产品,从水电机组到大型铸锻件,一系列“国之重器”让大家驻足良久。有记者追问产业链构建细节,工作人员笑着回应:“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应用,我们实现了全环节自主制造!”《企业文化》杂志记者宋成一边拍摄5G全连接工厂的实景画面,一边感慨:“智能化转型的力度太大了,这才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综合 文/图)

札记看四川实践思山西发展

6天的实地探访中,从成都细分赛道突围到宜宾“两都”并举,再到德阳数智化转型……四川工业的崛起逻辑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启示呢?

启示一: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细分“隐形冠军”

四川并未追求“大而全”,而是依托各地优势精准布局:成都聚焦低空经济、氢能等新兴领域,宜宾深挖酿酒与水电资源打造双支柱,德阳深耕高端能源装备。这种聚焦细分领域、培育“隐形冠军”的路径,对山西极具借鉴意义。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可延伸煤基新材料、煤电一体化产业链,同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细分赛道,支持企业攻坚核心技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媒体团调研成都洋湃科技有限公司

启示二: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学研融合

创新是四川工业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荣创新能依托高校成果产业化、成都洋湃科技联合科研院所攻克技术难题的实践,彰显了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价值。山西拥有太原理工大学等优质科教资源,可借鉴四川经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校企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以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

启示三:构建产业链生态,实现协同共生

四川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宜宾围绕“链主”企业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德阳形成95%以上配套率的装备制造集群。山西可借鉴“产业链+基金+会展”模式,围绕煤炭、钢铁等优势产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培育本土龙头,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破解链条短、配套弱的难题。

四川工业的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需战略定力、生态思维与创新动力。此次探访所汲取的“四川经验”,将为山西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重要参考,助力三晋大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薛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