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江苏靖江凭啥一个县就碾压日本?这故事太“王炸”了!

说真的,听到这个新闻时我都愣住了:中国有个县城,竟然能在造船业上把日本、韩国两个制造业强国“按在地上摩擦”。这到底什么情

说真的,听到这个新闻时我都愣住了:中国有个县城,竟然能在造船业上把日本、韩国两个制造业强国“按在地上摩擦”。这到底什么情况?还真不是吹牛。有数据摆在那儿:2023年全球造船订单排行里,中国整体第一,日本第五,而第四名,居然是靖江这个不起眼的县城。去年一年,靖江接的订单量,比全日本的船厂加起来还多。更夸张的是,2024年上半年,全球造的10艘船里,就有1艘出自靖江。你说,你让那些日本的造船厂心态怎么平衡?全中国那么多城市,这事够靖江“大哥范儿”吧。

更有意思的是,靖江不仅在造船上“碾压式”胜出,人均收入也特别亮眼!2023年,它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3万元,比哈尔滨高2倍多,比武汉高1.6倍,甚至和一些省会城市处在同一梯队。这可是一个县城啊,躺赢省会城市的收入水平,确实够嚣张!而且你发现没,人家一点都不靠“卷”,反而活出了“降维打击”的味道。这是什么操作?

咱先捋捋靖江的造船故事。1980年代,那时候全球海洋贸易火爆,各国都缺大船,国内造船厂竞争激烈,大连、上海这样的“巨无霸”直接冲了一波。而靖江那会儿呢?实力太弱,只能造些千吨级的小船,跟那些动辄几十万吨货轮的大神比,完全就是“蚂蚁对大象”,好歹能混口饭吃。但到90年代,大家开工升级抢国外订单的时候,靖江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是硬着头皮卷进去,而是退一步。“行吧,你们去抢大船市场,我就老老实实守个小船摊子。”结果,这一退,还真让它“捡漏”了没人注意的小船市场。

你肯定有疑问,“这不是大厂造大船顺手造几条小船吗?靖江怎么抢得走?”道理其实很简单。第一,小船利润低,周期长,大资本根本懒得碰,手里的钱还要留着造大船呢;第二,大家那时候忙着搞技术升级和扩产能,谁会在意这种边角料似的小船?就像一群人使劲往窄路上挤蛋糕,结果靖江一扭头发现旁边的果园没人摘,就这么悄悄攥住了细分市场。

故事还不止于此。1996年,它接了个万吨级小船订单,虽然赔了2500万,但“靖江的小船质量可以”的口碑从此打开。后来,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只要客户需要小船,几乎都会找靖江。进入21世纪,它又来了个骚操作——正式引入两家造船厂:新东方式、新扬子。这两家造船厂干啥?不是竞争,而是协作!靖江早早给大家定了规矩,造船啥环节对应啥企业,谁干啥都清清楚楚,互相不抢饭碗。建锚链的专注锚链,造船壳的负责壳体,就像组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能点”,一起把效率拉满。现在靖江本土造船配件配套率都超过40%,从下单到交付,最快只要40多天,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小船大师”。

回过头来看靖江,它的崛起真的挺值得琢磨。有时候,我们社会提到发展,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拼命内卷”:加班多几个小时,价格压低几块钱,别人搞直播我也搞,仿佛所有人都在抢一块非常狭窄的蛋糕。但靖江告诉我们一件事:别总盯着别人手里的蛋糕不放,把眼睛抬一下,说不定旁边还有能给自己赚钱的新机会。做自己的东西,定义自己的赛道,说不定比跟风硬卷要靠谱得多。

所以你看,一个小小的县城,靠“不卷”活成了行业豪横的超级选手,这故事,不就是告诉我们,有时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