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之下》,在同样的情况下,凶手和侦探的抉择是多么的一致

昌波说说电视剧 2023-11-11 16:16:09

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江南蠹县的一个县,连续出现了多起命案。这些人的身份各不相同,但却没有任何联系,他们的身体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排列着,在每一个死亡地点都留下了一行字。身为县衙捕头冷无疾的弟子,捕快曲三更与捕头高士聪,捕头之女儿冷桂儿,癫狂秀才冯可追一起,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追查,而在这一次的查案中,三教九流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人,都被牵扯了进来,一桩二十多年前的陈年旧事,也随之浮出了水面。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凶手到底是谁,他的目标是什么?

一提到“连环谋杀”,那些热衷于推理的人,首先就是坐立不安。一篇好的侦探故事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我在此列出三点:气氛,悬疑,逻辑。整个电视剧的气氛都透着一股中国传统的冰冷、肃穆、压抑,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和人物才会偶尔爆发出来。在开头,落日下的静默的草人,偶然的几声啼叫,是整部戏的主要基调。

在这种环境下,20年前发生的不公正事件被有计划地加以隐瞒,从而形成了今天行为怪异的系列杀人狂;曲三更是以暴力对抗贪官污吏,他的理由就像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在同样的情况下,杀人犯和侦探的抉择是多么的一致,而恶人和英雄却仅仅是一线之隔。这个人物的奋斗,也是一大看点。

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作案动机是该剧最大的悬疑点,而每个凶杀案又都保留着自己独有的悬疑。比如,为什么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用的典籍文言也不一样。即使是在第一集末,作者也透过上帝的视角,揭露了死亡过程与杀人的真相,但仍然让人觉得「事情没那么容易,其中必有玄机」。

悬疑是要讲道理的,每一个人物的行为都很符合逻辑。自从找到了一个被害人,曲三更就总结出了破案的思路:“走访现场,走访被害人,走访行迹,找访行和打行”,这就相当于一种古老的侦查现场与社会关系的方式。后来出现的狂书生可追,对罪犯的心理进行了剖析。

此案之后,广大群众追随着曲三更的目光,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侦查和剖析,获得了与人物同等的情报。故事或与案件有关,或刻画群体,或以某种方式,或以一颗梨引起的谋杀为基调。反正就是不搞什么戏剧化的东西。或许,这样会让那些习惯了激烈战斗的人,有些不习惯。不过,在剧情里找线索,找漏洞,跟编剧斗智斗勇,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正如之前所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的历史,准确的说,是明朝的时候。按照导演兼编剧王铮的说法,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一是因为这个时代是万历后期,也就是明代后期(1644)。第二,那年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军政大事,所以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小镇上。

从《繁城之下》这个片名来看,这是一个名为“蠹县”的江南小镇,这是要讲述一部像《万历十五年》一样,“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传奇。一系列的凶杀案,在最富有的地方,围绕着一群虫族,眼看着就要覆灭了。这部戏到底想要表现什么样的历史视角,现在还没有看到多少,但是我非常欣赏这部戏所表现出的那种社会性。《繁城之下》讲述了每一起案子,我都很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部电视剧是自己写的,没有大 IP,也没有大明星,所以这部剧唯一的卖点,就是剧情。我也期望能赢,以此来说明,除了资金运营能取得成功,想象力、思维和严谨也能成功。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