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永远不要向别人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老方说老方说 2024-05-14 16:26:27

“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友谊长存,热情不灭。

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伴就好,不用说话。而他们的情感、友谊和操守,在我眼中仍完全是一种奇迹,是恩惠的完全表现。”

看到加缪的一段话,很有感触,可见人性古今中外大体都是一样的。

相信他也一定是遭遇过一些事,经历了离别,才能有这样的体会。我有点后悔早知道,但我也知道就算早知道,该走的弯路其实也避不开。

毕竟知道是一回事,自己身临其境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啊,永远不要向别人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可人性就是索取啊。有一个人年轻时候出门在外,受尽了艰难,每次回老家亲戚小孩都围绕过来,亲人都很热情,小孩问他要零花钱,亲人问他借钱。

后来他生意遭遇挫败,落入了人生的谷底,原来每年都过来给他拜年的小孩也不来了,亲人也避之不及,完全忘记了曾经的恩惠和亲热,平常跟别人聊起他也是撇嘴,怪他没本事。

人人都想沾光,人人都害怕受连累。哪怕亲友之间,都是如此。

这个人用了大半生才确认了这点,他一辈子奢望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认可,朋友的友情,别人的尊重,结果都是大失所望。

从此我就知道了,永远不要指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你可以付出,但不要妄想回报。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这是宋人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里的一句诗,他是人生暮年的体悟就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像梦一样短暂而虚幻,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也只是薄薄一片,似有若无: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有个退休老人曾讲他下台后就不愿意再回单位,因为感觉就不一样了,人心是势利的,人一走茶就凉,“没必要去自寻烦恼”。

如果指望别人对自己忠心耿耿,不管自己高低都一样尊敬和热情,那无疑是痴心妄想,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所以难得糊涂,明知道人心是怎么回事,还能周旋其中,一起喝酒时候高高兴兴,好像大家都是好兄弟一样,至于以后什么样,当成自然,这才是通透,真正活明白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我们只能是抱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友情,但我们也接受背叛,也能理解伤害,当有人不管什么样都始终如一,那无疑是奇迹,是完全的恩惠。

但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求而不得,他们可谓忠贞的爱情,忠诚的友情,坚固的亲情,可在利益、自私或虚荣面前,一切都经不起考验。

当爱和情不再,他们就感到痛苦和愤怒,有些人又想指责别人,搜寻别人不对的证据,从而受到二次、三次伤害。

这就是太执着了,他们忘了历史的教训,他们以为这个世道是“讲道理”的,等到他们终于晓得自己不过是在白费力气之后,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老天爷,念叨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我安慰。

实际上何必呢,最好是看开点,毕竟一切并不属于你,你也并不属于谁。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你的?

每个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对于这点,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还有的人以为自己好得不得了。所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道。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其局限和苦衷,哪怕是小人的背刺和坏人的伤害,他们也有其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当然这不是说原谅不原谅的问题,实际上“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有时候不原谅、让对方承受损失也是一种修行,否则岂不是助长了对方的错误,让他以为自己就该如此?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自顾不暇,绝大多数人都是缺乏顾及别人的动机和能力,对于他们,你无法奢求更多。当你身在水火,要知道别人也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状态,只能自求多福。

所以犯不着埋怨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能力小的时候就顾好自己,能力大了以后可以去帮助别人,这才是修行的正道。

0 阅读:12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