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岁女孩李娟正在新疆一所小学上课。突然,老师让她站起来自己抽自己嘴巴。 李娟胆小,她刚才也确实扭头看了一下后桌同学,她不敢说什么,照老师说的做了。 她打了自己好几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师却说:“声音太小!我听不见!” 李娟只好用尽全力再次抽到自己的脸上,泪水夺眶而出。 她就这样啪啪啪一下又一下抽着,一直抽了一节课。 下课了,老师抱着书走了,什么话都没留下。 李娟不知道自己应该停止抽自己嘴巴还是继续抽…… 这天李娟回到家,李娟妈看到女儿脸肿的老高,问李娟怎么回事。 李娟知道母亲的脾气,怕她去学校闹,就说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 过了些天,这件事还是被同学告诉了李娟妈。 李娟妈冲到学校和老师吵了一架。 从此,李娟在学校的境遇更糟了。同学们都说,李娟你妈怎么那么凶,像个悍妇。 老师更是抓住一切机会责罚暴打李娟。 无论遭受怎样的厄运,李娟再不敢告诉母亲了。 从那时起,李娟就开始厌恶上学。 小学毕业后,她就和妈妈说不想上学了。 凑合着上完初中后,李娟再也没去上过学。 她开始一边四处打工一边尝试写作进行自我疗愈。 慢慢地,李娟能发表一些作品了,在投稿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疆籍作家刘亮程的关注和推荐。 后来,李娟的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散文奖,她成了名震文坛的天才女作家。 多年后,李娟在散文集《记一忘二三》中仔细记录了自己小学时被老师同学欺负的全过程。 李娟说,被欺负这件事,最大的恐惧并非源于伤害本身,而源于从伤口中慢慢滋生的宿命感。 李娟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她十来岁就在学校里遭遇如此不公的对待,并因此放弃求学,实为不幸。 辍学后,李娟并未屈服于被欺负带来的宿命感,而是用温暖的目光一次次洞穿这种宿命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 教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相信几十年后的今天,校园里一定是一片暖意,李娟的遭遇不会再重演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