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兵如神,志愿军入朝前夕却突然换帅,为何触犯兵家大忌?

文史江山 2024-05-15 21:07:18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6月25日,在斯大林的默许下,金日成越过三八线准备统一南韩。

26日,美军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毛主席十分窝火。

9月15日,眼看金日成完成统一大业近在咫尺时,“联合国军”仁川登陆一举扭转乾坤。

10月初,金日成败退到鸭绿江一带,“联合国军”已经对我边境构成威胁。

毛主席毅然派遣黄永胜,配合彭德怀抗美援朝。

就在发兵之际,林彪突然找到毛主席,要求用邓华取代黄永胜,毛主席同意了林彪的要求。

这一临阵换帅的决定,立即引发轩然大波,毛主席为何要临阵换帅呢?

迟来的发现

邓华和黄永胜是同一年出生的,参加革命的时间也差不多。

论资历,两个人不分伯仲,但是邓华的军事能力被发现得比较晚。

抗战胜利后,后来被改称四野的东北民联成立,东北民联在林彪、彭真带领下,打得杜聿明节节败退。

杜聿明

1947年冬天,林彪决定让东北民联两个纵队三战四平,林彪估计敌军不足两万。

彼时担任辽吉纵队司令员的邓华,认为林彪的估算可能存在误差,应该再加一个纵队攻打四平。

林彪思考了一会儿后,认为没有必要,只增加了一个师。

结果战斗展开后,敌军果然如邓华所料,冒出来近四万人马。

最后我军以伤亡一万三千多人代价,歼灭了敌军一万七千多人。

林彪在战后总结会上三次自我检讨,邓华也首次引起了林彪的注意。

第二年,辽沈战役开打,林彪认为固守锦州的范汉杰人马不多,决定先搞定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和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后,再收拾范汉杰。

邓华认为塔山一带无险可守,先打侯镜如没问题,但是廖耀湘一旦增援锦州成功,锦州城就不好打了,建议先打侯镜如,再打范汉杰,最后收拾廖耀湘。

林彪采纳了邓华的建议,以牺牲一万多、受伤三万多的战损,一举毙敌五万多,活捉三十二万多,接受投诚九万多的辉煌战绩,取得了辽沈战役大胜仗。

东北民联乘胜追击,11月,平津战役战役正式开打,邓华又一次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前委原计划让邓华指挥第2、第7和第9纵队,先拿下塘沽和大沽,然后再攻打天津。

邓华

彼时的邓华已经升任第44军军长,他经过实地侦察后认为,塘沽东面靠海,有蒋介石的舰炮攻击,其它三面不是盐池就是水渠,没有任何隐蔽物,无法包围。

邓华建议先打天津,防止陈长捷逃跑,而塘沽只需要少量兵力进行监视就可以了。

林彪再次听从了邓华的建议。

结果天津陈长捷不经打,仅仅29个小时就全歼了守军,活捉了陈长捷。

塘沽的五万国民党守军见势不妙,撒腿就跑,跑得慢的三千多人被第44军全部歼灭。

天津解放后,邓华升任第15兵团司令员,此后还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

1950年5月,邓华同叶剑英一起指挥了海南岛战役,解放了海南岛。

叶剑英年少有成

与邓华相比,黄永胜可以说是一出场就十分耀眼。

黄永胜以前叫黄叙钱,黄永胜这个名字是毛主席给他取的。

1927年,他16岁的时候,跑到崇阳县民团当兵。

民团后来加入了秋收起义大军,黄叙钱也随军来到了井冈山,不久就当上了班长。

有一次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敌军偷袭到了新四军军部和红军前委,此时要请示连长已经来不及了。

黄叙钱当机立断,带领全班战士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才使新四军军部和红军前委幸免于难。

黄永胜

彼时毛主席是前委书记,十分高兴,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黄叙钱。

毛主席一听,乐了:我们红军打仗不图钱,你以后就叫黄永胜好了。

你还别说,此后黄叙钱打仗还真有点永远胜利的感觉。

因为多次立下战功,1932年,22岁的黄永胜就当上了师长。

不过,第二年红军改编时,又让他去当第3团的团长,这一次,他又立了一大功。

彼时郭炳生是第1师的师长,也是黄永胜的直接上司。

有一天,郭炳生突然带领两个团的人马去投靠国民党。

两个团三四千人呢,黄永胜知道后,勃然大怒,带领第3团全团战士直接就追了过去。

一打二,这个勇气真不是吹的,那两个跟着投敌的团,一看黄永胜这架势,立即全部跟着黄永胜回来了,只有郭炳生一个人去投了敌。

如此勇猛的黄永胜,几乎打的都是硬仗,当年年底的第5次反围剿战就异常激烈。

由于李德的错误指挥,第5次反围剿一开打我军就处于不利局面,第二天就丢失了黎川。

战斗到11月,我军的伤亡已经十分惨重。

12月,黄永胜奉命攻打丁毛山。

虽然经过十天十夜的战斗拿下了丁毛山,但18个连级干部,只有5人活下来,第3团的干部牺牲人数达到了惊人的45人。

第5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

黄永胜在长征中参加了直罗镇战斗等战役,长征结束升任红2师师长。

而真正让黄永胜一战封神的战役,则发生在1947年。

彼时东野第8纵刚刚成立,黄永胜担任司令员。

在召开成立大会的时候,陈诚就给他送了“一份大礼”。

陈诚命令部队攻打第8纵的驻地,黄永胜当机立断,会不开了,先干掉敌人再说。

激战正酣的时候,陈诚命令国民党第49军增援。

陈诚

黄永胜边战边退,把第49军引诱到杨仗子一带时,估计敌军只有两个团,决定一锅端。

第8纵有一万五千人,围歼敌军敌军六千多人,简直小菜一碟。

结果,8月22日围住第49军的时候,才发现是四个团有一万二千多人,而且敌军增援部队正在赶来。

弄不好,第8纵会被敌军反包围。

黄永胜命令部队立即撤退,并且把电话线也给全部拆除了。

黄永胜还没有走出指挥所,敌军一连串的排炮就打在了指挥所附近。

散乱的排炮并不像有目的的攻击,黄永胜认为这表明敌军开始撤退。

他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撤退,马上转回来进攻。

但是电话线已经拆除了,无法通知到各师团,黄永胜就命令指挥所全体人员分头跑步去通知。

杨仗子一战,第8纵一万五千多人,仅仅一天时间就歼灭了敌军一万二多人,黄永胜一战封神。

在随后的辽西战役中,三战三捷,两周时间,以二万五千多人,再次歼灭敌军一万六千多人,深得林彪厚爱。

既然黄永胜如此能打,林彪为什么要临阵换帅呢?

毛病一大堆

黄永胜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黄永胜的第一个问题是配合性非常差。

他一生中除了惧怕毛主席和林彪,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

同黄永胜合作过的同级别官员,无不怨声载道。

1932年,黄永胜担任红36师师长,邓华担任政委。

邓华比较平和,两个人勉勉强强还过得去。

第二年,红军改编,红36师改为红3团,两个人的冲突还是爆发了。

军团政委聂荣臻和军团长林彪商量后,把林龙发调到了红3团当政委,邓华则去了红2团。

1936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黄永胜和邓华又走到一起了。

黄永胜担任第685团团长,政训处主任是邓华,师部是第115师,聂荣臻是师政委,林彪是师长。

聂荣臻

第二年,第685团前往山西增援平型关部队。

走在半道上,因为军事问题,两个人吵了起来。

吵着吵着,黄永胜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冲邓华大吼:“凭什么都是你说了算?还用我这个团长干什么?”

彼时聂荣臻和林彪刚开完洛川会议,听说此事后十分震怒,直接撸了黄永胜,让杨得志顶了上来。

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黄永胜担任第8纵司令,程子华与黄永胜搭档。

程子华更是去找了林彪三次,要求把黄永胜调换一下。

程子华

程子华第一次找林彪时,比较委婉,说黄永胜不管正事,每天就知道跳舞和打牌。

林彪给程子华讲述了黄永胜的战功,叫程子华让着他点。

没过多久,程子华又来找林彪了。

他说黄永胜不仅不过问部队的具体事务,还蛮横霸道,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林彪哈哈一笑,说无“肚”不丈夫嘛,当领导要有肚量,搞山头主义可不行。

程子华又忍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找林彪了。

这一次,他就把黄永胜好色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告诉了林彪。

林彪这一次,虽然给程子华说了刘邦任用韩信的故事,但是还是担心两个人不和影响战斗,就把段苏权调过来负责第8纵。

但是段苏权过来后,第8纵就没打什么胜仗了。

辽沈战役之后,林彪不得不再次让黄永胜重新回来领导第8纵。

有人说黄永胜既然这么能打,派他同彭德怀去朝鲜正好啊。

其实不然,彭德怀未必能够镇得住黄永胜。

就像粟裕镇不住许世友一样,三野、中野还得靠陈毅挂个名。

而且,黄永胜还有第二个大问题,公然违抗军令。

1946年5月份,军区司令李运昌命令黄永胜,带兵去加入热河保卫战。

但黄永胜认为应该先打赤峰,他不像邓华那样给领导先通个气,直接带兵就去了赤峰。

结果导致承德和热河,全部被敌人攻陷。

当然,事后证明黄永胜的做法确实是正确的,但是这种公然违抗军令又不打招呼的做法,遇上彭德怀这个暴脾气,两个人非得干起来不可。

黄永胜还干过一件,更离谱的事情。

1950年,黄永胜已经是第13兵团的司令了,上级让他带兵驻守广州。

有一天,第13兵团交了一个到香港办事的申请到黄永胜这里。

黄永胜一看,两眼放光,立即就批了。

批了就批了吧,黄永胜自己也想去香港溜达一圈。

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去不好玩,而且也没有正当的理由,不过,这难不倒黄永胜。

他先跑回去给妻子项辉方说,军队马上要解放香港了,派他先去收集情报,从项辉方手里骗了几千港币。

黄永胜拿着这些港币,找到政委吴富善和袁升平,也是扯的同样的谎,让两个人陪他到香港收集情报。

这两个人深信不疑,就跟着黄永胜去了香港。

本来这件事情做得还算保密,没想到他们一行前脚刚走,谭政就过来找黄永胜,没找到。

问兵团其他人,都说不知道。

谭政以为黄永胜在家里,就去他家里找人。

项辉方满脸疑惑地说:“不是你们派他去香港了吗?”

谭政一听,大吃一惊,没有这个计划啊,当即打电话问林彪。

林彪听了既惊讶又愤怒。

身为军团长,还如此无组织无纪律,黄永胜一回到广州,就被林彪召见。

一见面,林彪就劈头盖脸把黄永胜臭骂了一顿,还扬言要立即撤了黄永胜的职。

一个暴脾气、敢于违抗军令,还任性无纪律的黄永胜,跟随脾气火爆、纪律严明的彭德怀到朝鲜去打仗,这风险确实有点大。

林彪同罗荣桓,刘亚楼商议后,认为邓华才是最佳人选,就向毛主席提出了用邓华取代黄永胜的建议。

毛主席一听恍然大悟,欣然同意。

邓华后来也不辱使命,辅助彭德怀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

参考资料:

胡光曲《邓华:唯一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首长》

人民资讯《开国上将黄永胜,晚年锒铛入狱,后定居青岛》

2 阅读:634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