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怎么样?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每日说 2024-02-16 09:26:24

廉颇和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武将,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蔺相如是赵国的丞相,“负荆请罪”的典故也是说的他们俩。

首先,蔺相如凭借去秦国送和氏璧的事情,被封为上大夫。后来又在“绳池之会”上,替赵惠文王挡下秦昭王的刁难,官至上卿。

此时,蔺相如的官阶已经比廉颇高了,廉颇觉得一个只靠嘴皮子的人,如何能做得了上卿,于是便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得知廉颇要为难时,蔺相如为了将相和睦,避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于是始终对他退避三舍。后来廉颇知晓原因后,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从此两人一文一武,让赵国的国力增强,综合实力不断加强。

然而,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命白起攻赵国,发动“长平之战”。最终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为结局,事后,赵国再也没有能力跟秦国争雄,此时廉颇和蔺相如都还在世,为何赵国还被打得这么惨?他们俩的下场又是怎么样的?

当时,白起风头正盛,赵孝成王也不敢大意,便派老将廉颇前去抵挡。廉颇看到秦军治军严明,士气高昂,于是便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战略,双方各有胜负。只不过白起想要速战速决,毕竟战场上军情瞬息万变,他也怕其他国家前来增援。廉颇也正是凭借这一点,让白起无可奈何。

后来,白起身边谋士想出了反间计,在赵国境内散布秦军最害怕的是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没多久这个消息传到赵王耳朵里,他也认为廉颇是怯战,于是便中了白起的诡计,用赵括为将。

然而,赵括此人只会纸上谈兵,此时蔺相如也已经病重,他不顾身体,向赵王进言:“赵括不懂得灵活变通,赵王不能只靠名声。”

只不过,赵王并没有听进蔺相如的劝谏,依旧我行我素,派赵括去前线。后来,赵括果然惨败,赵国也差点灭亡,幸亏其余五国率联军相救,这才避免了灭国之祸。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也在这个时间段病逝,他算是得以善终。反观廉颇,他的下场就很凄惨了。

话说长平之战后,赵国青壮年都死于那场战争,只有些没有长大的孩子。燕国听闻消息后,便攻打赵国,主打一个“趁你病,要你命”,眼看赵军节节败退,赵孝成王再一次启用廉颇,不到几个月时间,廉颇直接包围了燕国的都城,使得燕王割让五座城池才算结束。此战后,赵王也封廉颇为“信平君”。

后来,赵王又命廉颇攻取魏国繁阳(今河南境内),廉颇依旧完美的完成任务,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天赵孝成王病逝,赵悼襄王上台第一件事情听从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职务,这让廉颇十分不满,于是便远走他乡,到了魏国,然而魏王却不信任他,于是就将他收留在身边,也不给官职。

廉颇走后,秦国再度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无人可用,便想要召廉颇回国,可是郭开却不想廉颇回来,便贿赂使臣,让其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于是赵悼襄王听信小人之言,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在任用他。最终,在魏国不得志的廉颇,进入楚国,虽然担任楚将,但也没有建功立业,没多久便病逝在楚地。

总之,蔺相如在故土寿终正寝,这样的结局是完美的,而蔺相如病死他乡,郁郁而终,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0 阅读:7

历史每日说

简介:详解正史故事、野史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