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月内超200亿资金入场!多地前沿产业基金密集落地

近期,多地政府与市场机构密集发起设立多只专注于前沿科技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从数亿到百亿元不等。这股产业基金设立浪潮,不仅

近期,多地政府与市场机构密集发起设立多只专注于前沿科技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从数亿到百亿元不等。这股产业基金设立浪潮,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更揭示了区域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资本密集布局,锚定未来产业制高点

小编梳理发现,11月以来,深圳、北京、上海、东莞、济南等多地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基金的密集设立,释放出明确信号: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正通过资本引导,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11月份新成立基金

深圳市亿航东方低空经济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该基金由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华区引导基金、亿航智能等共同出资,出资额7.6亿元,重点投向低空经济领域。

深圳市远致港欣智慧能源产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

该基金由欣旺达全资子公司前海弘盛创投、港华能源投资、深圳新型储能产业股权基金等共同出资,出资额3亿元,主要投向工商业储能项目。

东莞产业链发展母基金/东莞滨海湾AI产业创投母基金

总规模达60亿元的双基金矩阵。东莞产业链发展母基金目标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15亿元,由中信私募、东莞科创集团、松山湖科学城等共同发起设立,聚焦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制造与机器人等核心产业。东莞滨海湾AI产业创投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3亿元,由东莞科创集团与滨海湾产投公司共同设立,以“子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制造业赋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领域。

济南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总规模达100亿的“空中经济资本双引擎。”空天信息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由济钢集团、济南城投集团、济南财金集团等共同出资,重点投向空天信息相关的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基金规模10亿元,由航投私募基金、济南能源集团、济南财金集团等共同出资,重点投向低空经济整机制造、上下游核心零部件、低空运营与创新服务、低空算力与智能制造等核心方向。

台州财通未来智能创投资金

该基金由财通证券全资子公司浙江财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出资,出资额高达10亿元,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未来智能产业方向。

河南汇融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由郑州高新产投基金、省市区战新母基金、汇融基金共同出资,出资额高达10亿元,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朝阳区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基金首期目标总规模3亿元,由朝阳区科创基金、首程控股联合发起,重点投向具身智能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重点企业及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联想上海未来产业基金

该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由联想创投、浦东创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复旦科创母基金等共同发起设立,将重点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进行投资布局。

布局未来赛道,构建产业新生态

分析这些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清晰看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思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空天信息、智慧能源、具身智能等成为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这些产业不仅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更具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

以低空经济为例,随着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这一领域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各地纷纷布局相关基金,正是看中其带动新材料、高端制造、通信导航等产业链发展的潜力。

而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更是各方布局的重中之重。东莞滨海湾AI产业创投母基金、河南汇融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朝阳区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均将AI及相关应用作为核心投资方向。这种集中布局,反映了各地对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的高度期待。

区域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产业投资基金的密集设立,也是区域经济寻求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随着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各地迫切需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东莞为例,作为传统制造业重镇,面临产业升级迫切需求。此次设立总规模60亿元的产业链发展母基金和AI产业创投母基金,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旨在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型升级。

济南布局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产业,台州关注未来智能产业,河南投向人工智能领域,这些选择既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也符合当地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体现了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新思路。

政企协同,创新资本引导方式

观察这些基金的出资结构,可以发现明显的政企协同特征。深圳市引导基金与亿航智能合作,东莞科创集团与中信私募携手,济南市多家国企联合出资,联想创投与浦东创投等共同发起基金...这种合作模式既能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又能利用市场机构的专业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基金运作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东莞滨海湾AI产业创投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既通过子基金扩大项目覆盖面,又通过直投精准布局关键项目。这种灵活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和成功率。

前瞻与思考

小编认为产业投资基金的密集设立,为前沿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但也要注意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问题。各地应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

此外,产业培育需要耐心和长远眼光。这些前沿技术产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不确定,商业模式不成熟,需要长期持续投入。产业投资基金应有足够的耐心,陪伴企业成长,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最重要的是,资金只是产业发展的要素之一,还需要配套政策、人才、市场等协同发力。各地在设立产业基金的同时,应同步优化创新生态,完善产业配套,才能真正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随着这批产业基金的落地和投资活动的展开,一场围绕未来产业主导权的区域竞争已经拉开序幕。这场竞争的结果,将不仅决定各地在未来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将塑造中国整体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