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没有人天生爱内卷,但为什么内卷仍然发生了?

没有人喜欢内卷,但问题在于,今天它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发生着,甚至还在不断蔓延扩大,为什么?内卷,这个曾经被学术圈束之高阁的

没有人喜欢内卷,但问题在于,今天它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发生着,甚至还在不断蔓延扩大,为什么?

内卷,这个曾经被学术圈束之高阁的术语,今天已经成为大众口中高频出现的流行词。从学生熬夜刷题到职场996加班,从教育竞赛到企业竞争,内卷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社会各个角落。

没有人天生爱内卷。因为内卷往往意味着无效消耗、焦虑蔓延和价值异化,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真的那么讨厌内卷,为何它却如野火一般蔓延?

内卷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动着它不断蔓延?

在经济学的框架下,内卷的本质其实是一场“资源争夺”。当社会资源(好的教育、好的岗位和好的上升通道)的增长速度落后于人口与竞争者的增长时,就会导致个体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付出超额努力,最终陷入边际效益递减的陷阱。

更通俗来说就是,蛋糕做大的速度变慢了,但与此同时呢,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内卷现象。

至于它为什么会蔓延,这就不得不提到资源稀缺和囚徒困境。

内卷的起点往往是资源的绝对或相对稀缺。以教育为例,优质高校名额是有限的,考研人数却逐年攀升。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考研报名人数已经突破500万,录取率不足3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注定要成为“陪跑者”。

这其实就是一种零和博弈。每个学生都会密爱你留着囚徒困境。如果其他人加码学习,自己不跟进就会落后;如果所有人都增加学习时间,最终录取线依然水涨船高,个体收益反而不会提升。

这种集体的非理性行为,就是内卷的典型表现。

除了囚徒困境之外,内卷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分配上的失衡,通俗来说就是劳动回报率降低了。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资本回报率一直是远超劳动回报率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利润从2011年的6.57%降至2025年的5.32%,而同期资产价格(房价)却大幅上涨。

这意味着啥?

这意味着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更多流向了资本方,而非自身。这种分配失衡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是劳动者收入低,消费不足;第二是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不得不压低成本、延长工时,进一步挤压了劳动者权益。

虽然有一些企业证明了,如果企业将员工视为核心资产,反而能够激发创新活力与长期竞争力,例如胖东来,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宏观之下,注定了只会有少数企业这么做。

所以,尽管我们都不喜欢内卷,但由于资源稀缺了,由于分配失衡了,在这双重挤压之下,个体不得不陷入“内卷螺旋”。你越努力,越需要更努力才能维持原有地位。

以前跑网约车8小时,就能够赚到几百块;现在你跑网约车10个小时,才能够赚到以前相同的收入,这是我们讨厌内卷,但却又不得不卷的主要原因。

因为价格在下探,收入在下探,你的每小时产出价值就只能更低,为了维持或提高收入,你也只能接受卷价格,或者卷时间。

当所有人都选择这么做的时候,内卷这一现象无形之中,就已经在扩大蔓延。

社会学家黄宗智在研究我国小农经济时提出的“内卷化”理论指出,当土地有限时,农民就只能通过过度投入劳动力来维持产出,这就导致边际效益递减。

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今天内卷蔓延的一切。学生为了提高分数报更多补习班、上班族加班换取和过去差不多的薪资、企业低价竞争导致利润率下滑。

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不仅消耗了大批精力,且还不会带来实质性突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本质原因。

因为我们过度投入劳动力来维持产出的现象,本质上还是社会资源的一种耗散。

另外从文化惯性上看,为什么东亚更容易内卷呢?还是因为奋斗精神或狼性文化的不断灌输,这种叙事将内卷转化为道德要求,反而让参与者产生自我归因偏差,将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而非结构性问题。

这种“自我剥削”本质上也是企业对个体心理的异化。

另外社会比较和群体焦虑,也导致了内卷的进一步蔓延。人们通过与他人对比评估自身价值,当社会普遍加码努力的时候,个体为了避免相对落后,也不得不被迫参与竞争。

社交媒体也会放大这种效应,朋友圈的美照美食职场晋升,不断刺激着旁观者。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有68%的受访者认为“内卷源于同龄人压力”。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内卷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会形成路径依赖。

为了维持收入,你只要干下去就会一直这么做;企业为了在价格战中存活,也不得不削减研发,压低员工薪资,这也会导致产品同质化加剧,进一步依赖低价策略,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路径依赖也会导致我们如果突破内卷,往往需要付出极高成本。

举个例子,我们都不喜欢内卷,但为什么你还要卷呢?答案很简单,如果你不听话加班,很可能就会被绩效给淘汰掉,学生不补课,很可能就会失去升学机会;企业如果不降价,很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

看起来内卷是个体的最优选择。为了保住收入不变、为了企业生存下去、为了保住一份工作,但因为个体的最优选择,在宏观层面反而造成了系统性恶化。

要想打破当今的内卷化,其实路径也很清晰;例如优化分配结构,提高劳动回报率;然后多元评价,打破唯分数论,职场弱化KPI,鼓励长期价值创造等等。

这些路径是非常清晰的,但要真正做到并落实,这仍然需要时间。

内卷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浪潮,我们要改变,也必须要改变它。当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当评价体系能够更多元化,当我们开始尊重个体的选择,那么内卷的土壤才能够被慢慢瓦解。

没有人天生爱内卷,只是在高速增长时代,很多问题都被增长掩盖了;今天回头再看,我们似乎并没有变,唯一变的可能只是社会资源的增长速度,落后于人口和竞争者的增长速度。

而这,就是我们不爱内卷却卷入内卷的本质。

end.

评论列表

育才心经丰富多彩
育才心经丰富多彩
2025-11-26 08:05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