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打不过中国,那就饿垮中国?西方媒体算了笔账,看得我大受震撼

文|牡丹编辑|牡丹最近有张新地图展示了全球186个国家的粮食自给情况,加拿大"视觉资本"公司调查了七类食

文|牡丹

编辑|牡丹

最近有张新地图展示了全球186个国家的粮食自给情况,加拿大"视觉资本"公司调查了七类食物:水果、蔬菜、豆类和坚果、主食、肉类、鱼类和奶制品,结果显示只有50个国家能在其中四类或更多种类上实现自给自足,中国排名第三,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占了这50个国家总人口的40%以上,越南排在第二,而主亚那位居第一,它在所有七项类别中都获得了满分。

亚洲国家在这个排行榜上表现得很突出,前十名里有七个都是亚洲的,中国的蔬菜产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水果、肉类和鱼类的产量也超过一倍,但奶类只能满足三成左右的需求,像东南亚和中亚很多地方,奶制品的自给率连一成都不够,不是当地没有生产能力,而是大家从小就不习惯喝奶,乳糖不耐受的人比较多,市场上对奶制品的需求也不大,欧洲那边情况相反,蔬菜和水果供应不足,比如爱沙尼亚的水果自给率只有3%,拉脱维亚的蔬菜也才14%,不过西班牙是个例外,它的水果和蔬菜产量都超过自身需求的两倍。

美国农业出口表现强劲,却未能进入全球前五十名,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这个国家大量出口农产品,但本国消费的蔬菜和水果主要依赖进口,其中六成蔬菜和七成水果需要从国外购买,美国的农业体系更注重经济效益,倾向于种植玉米、大豆和发展畜牧业,而不是为了满足本地居民的多样化饮食需求,德国的情况也类似,虽然农业技术先进,但作物种类过于单一,蔬菜和水果品种较少,未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标准,英国和法国的农业则更加偏向商业化,重点放在盈利上,而非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充足。

中国能够实现这么高的粮食自给率,不是靠运气,而是从五十年代实行土地改革开始打基础,七十年代杂交水稻技术让产量翻倍增长,八十年代之后逐步推进机械化、化肥使用和优良品种推广,如今我们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高标准农田建设越来越多,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六点八亿吨,谷物自给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稻米自给率接近百分之九十八,政策上也在逐渐减少对进口大豆和食用油的依赖,确保主粮供应安全始终是基本底线。

乳制品自给率不高,不是因为技术跟不上,而是和人们的文化习惯有关系,中国人几千年没有喝奶的习惯,身体也不太适应,所以牧场发展没有被优先考虑,欧美人天天喝牛奶、吃肉类,他们的农业结构就跟着这个需求走,中国这种模式,靠的是人口多、政策稳定、再加上科技能跟上,小国家想学也难,毕竟资源和制度都不一样。

网上有人争论发展中国家比美国更能自给自足,这其实挺正常的,出口多并不等于自己吃得饱,德国人也感到困惑,他们这么发达却没有上榜,原因在于他们理解错了现代化农业不等于能够保证本地供应,真正能养活自己的国家是那些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