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自贡地区颇为少见的“力士”柱础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中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中国人民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防潮的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柱础在石材选择、形体设计和装饰细节上都环环相扣,创造出一件件集实用功能、雕刻艺术和美好文化寓意于一体的石雕精品。

据宋《营造法式》第三卷记载:“柱础,其名有六,一曰础,二曰礩,三曰舄,四曰踬,五曰磩,六曰磉,今谓之石碇。”柱础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二、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三、在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

明清时期,柱础的形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不过却多了些繁缛及程式化,少了些气势和精神。形制除上述外还有鼓形、瓶形、兽形、六面锤形等多种。雕刻手法上善于把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与圆雕相结合,装饰性与写实性相比衬,使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相统一,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展现出了屋主人的情操和愿望。

进入自贡旭川中学,大门左侧的积月潭边有不少精美雕刻的柱础,发现有几个柱础四角雕刻着人物,仔细端详应为“力士”。

这些“力士”一般都隐藏在中国古建筑的飞檐斗拱间、梁柱石础边,他们或筋肉虬结、怒目圆睁,或谐趣多姿、百般出奇,但都以肩扛手托的姿态,承托着岁月之重。

近几年,痛快旅游已探访自贡地区200多座历史建筑,见过许多各式各样的柱础,但雕刻有“力士”的柱础尚属首次。旭川中学内有贡井天后宫遗址,这些“力士”柱础估计是天后宫或贡井历史上的其他古建筑的遗迹。

这些“力士”柱础为圆雕人物柱础,是一种雕刻比较复杂的柱础形式,除个别有点破损外,基本保存较好。

“力士”柱础是将柱础中段做成凹进的束腰形式,使柱础成为须弥座形式,而“力士”就雕刻在束腰处,以头托重。这样的雕刻形式,既美化了柱础的形象,又不会因中部变细而减弱它的承重功能。

这些“力士”怒目圆睁、肌肉外露、单膝跪地,左手放在大腿上,右手握拳抵腰,以头托重。姿态威猛,象征着力量和守护。

这些“力士”柱础是建筑不可分割的重要构件,同时也与建筑本身精湛工艺融为一体,通过生动的雕刻工艺叙说着古老的故事,具有较高的审美与艺术价值。特别是在自贡地区颇为少见,希望能好好保护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