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品读中国书法名家——徐广义

徐广义,男,1956.8.20出生,退休干部,现为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员,内蒙古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老年书法

徐广义,男,1956.8.20出生,退休干部,现为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员,内蒙古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内蒙古将军笑书法协会会员,参加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各级书法展览若干次。荣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老年书法家荣誉称号。

笔韵通古今 墨魂铸精神 —— 品徐广义老师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真正能跨越流派界限、兼具传统根基与时代精神的创作者,往往能以笔墨为桥,连接古今审美脉络。徐广义老师数十年深耕书坛,潜心临池不辍,既对晋唐法度心摹手追,又于笔墨语言中融入个人生命体验与文化思考,形成了雄健洒脱、意蕴深长的艺术风格。其书法作品不仅展现出扎实的传统功底,更在审美表达上实现了古典精神与当代性的完美融合,成为当代书坛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样本。

在行书领域,徐广义老师对 “二王” 体系情有独钟,王羲之《兰亭序》的灵动飘逸、王献之《中秋帖》的流贯自然,都成为他揣摩的重点。他并非简单模仿字形,而是深入体悟 “二王” 书法中的笔法韵律与气息流动,将其 “意在笔先”“笔断意连” 的创作理念融入实践。观其行书作品,笔画提按顿挫富有节奏,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结字疏密得当,章法错落有致,既保留了 “二王” 的雅逸之气,又融入了自身的刚健之风,达到了 “形神兼备” 的艺术境界。此外,他对汉隶的古朴、魏碑的刚劲亦有深入研习,将不同书体的审美特质融会贯通,为其书法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根基。

在长期的临习中,徐广义老师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 “楷中见活、隶中含雅、行中带逸” 的独特面貌。其隶书作品,蚕头燕尾间多了几分灵动,波磔分明却不刻意张扬,笔墨苍润中透着古拙之气;行书则更显从容洒脱,笔画连绵处如行云流水,断连得当,疏密有致,既保持了汉字的形体美,又赋予了笔墨以节奏感和生命力,观之如见其人,从容不迫而气韵天成。

书法艺术的传承,始于对经典的敬畏与研习。徐广义老师的书法之路,始终以 “师古不泥古” 为准则,在历代名家碑帖中汲取养分。早年他深耕楷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锤炼点画的精准与结构的严谨,其楷书作品笔力遒劲,横平竖直间尽显端庄肃穆,撇捺舒展中暗藏筋骨,将 “欧体” 的险绝与稳重拿捏得恰到好处。而后转习颜真卿《颜勤礼碑》,吸纳其雄浑宽博的气度,使笔下线条增添了苍劲厚重之感,字形结构也更显开阔大气,形成了 “兼收欧颜之长,融铸自家面貌” 的楷书风格。

徐广义老师对笔墨的追求近乎严苛,他认为 “笔为骨,墨为魂”,书法的生命力在于线条的质感与墨色的层次。其用笔讲究 “力透纸背”,起笔藏露结合,行笔中锋为主,收笔沉稳有力,线条或刚劲如铁,或柔韧如丝,兼具 “筋、骨、血、肉” 之美。墨法上,他善于运用焦、浓、重、淡、清五色变化,根据作品内容与情感表达调整用墨节奏,时而浓墨重彩,彰显雄浑气势;时而淡墨轻描,流露清雅意境;时而枯笔飞白,增添苍劲质感,使墨色与线条相互映衬,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与审美张力。

相较于传统书法的程式化表达,徐广义老师更注重作品的情感内涵与个性表达。他认为书法是 “心迹的流露”,每一幅作品都应承载创作者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波动。在创作中,他将自身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与审美追求融入笔墨之间,使作品既符合传统法度,又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其行草作品尤为突出,笔画连绵缠绕却不失章法,字形欹正相生而富有韵律,整体布局疏密有致、气韵贯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洒脱,既展现出书法艺术的形式之美,又传递出创作者自由奔放的精神气质。

更难能可贵的是,徐广义老师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之中,使其书法具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他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刚健有为的精神气质,无论是雄浑大气的榜书,还是清雅灵动的小楷,都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他的书法作品如一股清流,以其宁静致远的意境、沉稳厚重的笔墨,引导人们放慢脚步、沉淀心灵,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这种精神意蕴的表达,使他的书法作品超越了艺术本身的范畴,成为激励人心、传递正能量的精神符号。

在人格修养上,徐广义老师秉持 “德艺双馨” 的准则,以谦和质朴的品格赢得了业界的尊重与赞誉。他始终坚守艺术初心,不为名利所惑,潜心钻研书法艺术,将对书法的热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徐广义老师以笔墨为媒介,传承着中国书法的文化基因,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展现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与人格魅力。在当代书坛,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价值。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徐广义老师将继续深耕不辍,以更精湛的技艺、更深厚的内涵,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书法作品,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