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晋地粮韵:山西小杂粮的烟火诗意​

秋阳漫过晋地的黄土坡时,农家院落的屋檐下便挂满了斑斓的 “诗行”。红的高粱穗子垂着沉甸甸的颗粒,像一串串暗红的玛瑙;黄的

秋阳漫过晋地的黄土坡时,农家院落的屋檐下便挂满了斑斓的 “诗行”。红的高粱穗子垂着沉甸甸的颗粒,像一串串暗红的玛瑙;黄的糜子穗在风里轻轻摇晃,扬起细碎的金粉;绿豆裹着墨绿的外衣,在竹匾里铺成一片深碧,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谷物清香 —— 这便是山西的小杂粮,在时光里沉淀出最质朴的模样。

晨起的厨房总围着杂粮的暖香。取一把黄小米,淘洗时看着米粒在水中轻轻翻滚,像撒了一把碎金,下锅后煮至开花,米汤便熬成了琥珀色,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盛在粗瓷碗里,热气裹着米香漫到鼻尖。若是煮一锅红豆粥,红豆在锅里慢慢熬煮,从硬实的朱红变得软糯,轻轻一抿便化在舌尖,甜得清淡又绵长。

午后的面案前,杂粮也能变出百般滋味。把荞麦粉和白面按比例掺好,加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片刻后擀成薄薄的面皮,

用刀切成细匀的面条,下入沸水锅,待面条浮起便捞进碗里,浇上浇头拌匀。筷子挑起面条,荞麦的清香混着酱汁的咸香钻进嘴里,面条筋道爽滑,嚼起来带着淡淡的谷物气息,一碗下肚,浑身都暖融融的。

傍晚的饭桌上,杂粮馒头更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将玉米面、黄豆面与白面混合,用酵母发好面团,揉匀后做成一个个圆馒头,放进蒸锅蒸熟。掀开锅盖的瞬间,热气裹挟着浓郁的麦香与豆香扑面而来,馒头色泽金黄,捏起来松软有弹性,咬一口,口感扎实,带着淡淡的豆香与麦甜,配着简单的小菜,便是最踏实的家常滋味。

山西的小杂粮,没有精致的模样,却藏着最本真的味道。它们从黄土坡上生长,在农家院落里晾晒,最终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用朴素的滋味温暖着每一个日子。一口杂粮粥,一碗杂粮面,一个杂粮馒头,都是晋地烟火里最动人的诗意,让平凡的生活也满是温馨与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