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客车“出海”记:解码中通新能源客车的“爆单”秘籍|探“先”山东

新黄河 2024-05-01 13:20:22

外贸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走俏海外,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正走向世界,助力全球绿色转型,中通客车就是其中之一。

4月29日,“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聊城市的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的客车生产企业和客车上市企业之一,中通客车凭借着产品服务和品牌口碑的深厚积淀,不断开拓市场。截至目前,公司已生产新能源客车近8万辆,销往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年减碳量达886万吨。而随着自主客车品牌“出海”步伐加快,以中通客车为代表的中国客车企业,也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丰富的海外推广经验,大力开拓欧洲市场,为当地道路交通绿色转型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通客车已生产新能源客车近8万辆

从无人驾驶客车,看中通客车的研发

“这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客车,可以实现一键启动,无人操控。”4月29日上午,在聊城市黄河东路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场上,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进入客车内部后,工作人员在车载电脑上按下了启动键,客车车门缓缓关闭,车辆启动,沿规划好的路线行驶。工作人员虽然坐在驾驶座位上,但全程未触碰汽车方向盘。车辆行驶途中,有行人突然进入客车行进路线,车辆立马进行了制动。

循迹行驶、车辆加减速、自动转弯、AEB紧急停车、进出公交站台停靠并自动开关门、驾驶模式切换、车道保持、避让移动车辆及礼让行人……这辆可以自动驾驶的客车“黑科技”满满。据介绍,该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L4级自动驾驶客车,全车安装着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宁德时代电池动力系统、比亚迪电机系统和中通客车自己研发的操控系统,车辆配置有6个激光雷达,8个感知摄像头,对前方一定距离内的路况能“先知先觉”,会避让行人、车辆等障碍物,提前调整运行速度或者路线,从而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高效地运行。目前,该车已在北京、嘉兴等地投入使用,今年下半年有望在济南开通线路。

△4月29日,中通客车生产车间正在生产的客车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车辆自动化的发展,驾驶辅助功能对整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观点认为,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无人驾驶。而中通客车实现的无人驾驶,只是其研发水平的“凤毛麟角”。据了解,早在2016年,中通客车便开始对智能驾驶、辅助驾驶、车联网等领域技术进行深度研究。2018年,国内首款10米级轮边电机驱动5G智能驾驶客车下线。2020年8月,中通第二代智能驾驶客车下线,并达到智能驾驶L4级水平。

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中通客车从不吝啬。中通客车研究院院长齐洪磊告诉记者,中通客车现有科技人员800余名,累计研发投入达到5.1亿元。“我们拥有包括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CANS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内的七大技术创新平台,在客车安全、节能及新能源客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齐洪磊说。

据悉,中通客车还拥有授权专利58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0余项,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25项。

△中通客车在智能驾驶、辅助驾驶、车联网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度研究

从出口“爆单”,看民族企业“出海”

2023年,中通客车迎来了一笔特殊订单——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亲自上门“提车”,采购1000辆天然气公交车,在当时引起热议。据了解,这批订单是中通客车针对当地需求定制化开发的,与燃油车相比,碳排放量减少20%~30%,硫化物减少99%。

“目前该订单已交付700辆公交车,预计今年二季度全部交付完成。”中通客车总经理助理、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朱永虎介绍道。

1022台中通客车出口沙特、与新加坡签订120辆中通新能源客车采购协议、100台定制校车正式交付多米尼加……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通客车实现销量共2514台,同比增长104.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9%,实现首季开门红,国外出口数据可谓亮眼。

△运行在保加利亚的中通N系纯电动城市客车

“在欧洲的葡萄牙,去年的新车上牌数,92%是中通客车。新加坡的120台纯电公交,今年要陆续交付。”朱永虎说,在美洲,北到墨西哥,南到智利,都有中通客车的纯电公交在道路上行驶。在阿根廷,从“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到“首条天然气公交线路”,中通客车已成为门多萨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

此外,中通新能源客车还陆续在德国、保加利亚、奥地利等欧洲国家投放运营。从亚非拉到欧洲,中通客车的“出海”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凭着产品服务和品牌口碑的深厚积淀,中通客车以大客户、大订单为“开路先锋”,抢占市场高地,也打响了中国客车的海外品牌形象。

△中通客车在多米尼亚使用

在齐洪磊看来,中通客车之所以能取得国外用户的信赖,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整车节能技术、一体化集成技术、动力系统匹配、通过整车控制技术来提升整车的节能性等。”齐洪磊说。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中通客车也塑造了特有的“中通模式”。企业自身不仅拥有七大创新平台,还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新能源专业研发机构,面向新能源核心技术展开攻关。

“同时,中通客车还为客户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从车辆交付到使用过程中的监控,以及售后服务,一直到废旧车、废旧电池的处理等,我们的服务是贯穿于全方面的。”齐洪磊说。以售往吉尔吉斯斯坦的车辆为例,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夏天很热、冬天很冷的气候状况,中通客车专门在车后做了保温和散热设计。

据了解,中通客车已累计产销客车28万余辆,其中新能源客车近8万辆,年减碳量达886万吨。2022年,中通客车研发的氢燃料客车,成功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世界舞台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风采。

海关护航,从“送菜”到“点菜”

民族企业“扬帆”,想要抵达“星辰大海”,离不开政策的支撑。

据了解,为全力保障中通客车海外订单顺利交付,聊城海关为中通客车量身定制了《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一册”业务办理指南》,畅通客车出口快速申报、查验、检测、放行全流程,为中通客车顺利出口做好护航。

“以前我们属于‘送菜’,现在是企业自己‘点菜’。企业需要什么,如何畅通好通道,都是我们需要着重下功夫的地方。”4月29日,聊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侯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29日,聊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侯健宁展示“一企一策”指南

据了解,针对企业出口相关问题,聊城海关赴企业开展了“关长送政策”活动。通过了解企业实际困难,从进出境展览品、加工贸易、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海外仓等方面针对性进行了政策宣讲,为缓解开拓新能源客车出口新市场、新赛道过程中企业政策储备不足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高效服务“元首外交”,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聊城海关主动与吐尔尕特海关对接,建立绿色通道,畅通客车出口全流程,为中通客车创造的2023年我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最大客车订单顺利出口,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保障新能源客车出口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此外,聊城海关引导企业全面梳理新能源客车等市场开拓及进出口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形成4个业务场景下14个问题并安排专人跟进,为企业量身定制。

“通过这种量身定制,我们把国家的政策用好,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也助力我省‘新三样’更快走向全球。”侯健宁说。

△在澳门运营的中通H11

技术、创新、政策,这些构成了民族企业“出海”的重要支点,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下,山东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抢滩登陆正当其时。值得一提的是,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记者:李震 编辑:俞丹 摄影:李震 摄像:冯松豪 摄像:刘美琪 剪辑:刘美琪 校对:杨荷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