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前,黄百韬为何屡出悲观失望之语,他预料到自己的结局?

漫步史书 2024-04-04 09:56:50

之前读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讲的是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时任国民党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到徐州去,偶然碰到黄百韬,见他面色很差,于是上前问候,不料黄百韬垂头丧气说了一句:

“近来身体欠佳,时常觉得忽冷忽热,流年不利,能不能活过天命都很难说。”

黄百韬这句话倒是很精准的预言了自己后来的命运。

不过,有个很奇怪的事儿就是,当我围绕这个故事收集资料的时候,惊奇的发现,黄百韬整个人在淮海战役之前状态确实很差,倒不是说他身体状况差,而是精神方面差。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我军计划围绕徐州与国民党军来一场大规模的决战时,国民党当局也筹划在徐州附近固守。

黄百韬何以在大战来临之前,屡屡说出对此战前景不看好的话来呢?

黄百韬精神状态差,第一次体现是在济南战役期间。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后,杜聿明率领徐州“剿总”三个兵团主力驰援济南,当时黄百韬兵团也在其中,然而就在出发前,黄百韬就对身边的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济南必失,此行必是百忙异常。”

周围人忙问其故,黄百韬叹口气说道:

“济南被围之初,我在无线电话中听到王耀武向南京家属通话,告其夫人,某事如何,某事如何,细细叮嘱,达半小时之久。大敌当前,身为统帅,指挥之不暇,何能顾及家事?私而忘公,已无必死之心。”

老实说,这是黄百韬在生平作战生涯中,第一次流露出丧气。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黄百韬已经升任第七兵团司令官,下辖三个军,正是春风得意之际,为什么反而对战争前景这么不看好?

这还要从第七兵团组建开始说起。

黄百韬因为是非嫡系出身,他在国民党军之中晋升一度非常慢,甚至也不受国民党当局各大派系的重视,黄百韬大概也知道自己处境不妙,所以很低调。

至1936年冬,黄百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才算是有了一点晋升的资本。

蒋介石开办陆军大学,对嫡系出身的国民党军将领来讲,自然算是培养,但对非嫡系的将领而言,等于变相的剥夺军权,不过那时候黄百韬手中也谈不上有什么军权,是以陆大学习这段经历,对黄百韬而言算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可即便如此,至1943年10月,黄百韬才真正迎来在一线带兵的机会,出任第25军军长。

对于这次出任25军军长,黄百韬显得十分珍惜。

过去一提起25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杂牌军,可事实上黄百韬在接手这个军的时候,这个军已经被彻彻底底的嫡系化了。有不少人提到黄百韬,也会冠以“抗日名将”,可从他带兵的情况去看,黄百韬其实能和日军交手的机会很少。

抗战胜利后,黄百韬的25军虽然没有换发美械装备,但却换了全套的日械装备。

从解放战争爆发后,黄百韬一直就是我军强劲的对手,25军虽然从来没有被列入我军主要对手(当时差不多只有五大主力才可以),却在很多场合给我军带来过很大麻烦。

也不难看出,黄百韬那时精神气儿还是很足的。

黄百韬军事生涯巅峰,是在豫东战役。

1948年6月,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共同发起豫东战役。

在最初计划里,本来是要打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的,但因邱清泉狡猾多端不上当,粟裕临时决定打了开封,后来又故意把开封丢出去,吸引邱清泉上钩,主力伺机在睢县、杞县地区围歼区寿年兵团。

如果不是黄百韬兵团加入,豫东战役我军会打的更顺利。

区寿年兵团被围以后,蒋介石调集周边数个兵团驰援,其中包括胡琏、邱清泉、李弥等等数路大军,甚至还从山东抽调来了黄百韬的25军。

当时,配属给黄百韬的还有第三快速纵队、第二交警总队。

黄百韬兵团的加入,给华野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当时华野已经接连打了两仗,部队已经非常疲劳,几乎可以说就只剩下一口气。

直至最后,华野鉴于周围敌人援军已至,黄百韬兵团难于消灭,只好无奈退走,因为撤的仓促,导致了不少伤员来不及撤离,落在敌人手中。

何应钦在南京听闻此战消息,拍着大腿直呼:

“黄百韬真英雄也。”

此战成就了黄百韬的大名,他凭借此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可这一战,黄百韬心情并不畅快,甚至有些郁闷。

原因出在配属给他的第三快速纵队身上。

国民党军第三快速纵队原来是伞兵部队(也是我国史上首支伞兵部队),据说抗战末期的时候,伞兵部队还曾小范围的实施过空降作战,可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国内没有空降兵作战的环境,伞兵部队就改成以摩托化步兵和坦克组成的快速纵队了。

本来这样一支堪称现代化的部队,作战能力应该很强才对,可后来黄百韬才发现不对劲儿。

这个第三快速纵队自诩是国民党军精锐,竟然丝毫不把黄百韬放在眼里,打仗也是拖拖拉拉,不服从指挥。

据据黄百韬身边的幕僚回忆:

“整编25师以及快速纵队开赴豫东作战时,快纵的后勤十分奢靡,大量的汽车用来装运牙刷,牛奶,饼干等补给品,随身携带的弹药量却非常少。”

到了豫东战场后,这个第三快速纵队竟然中了埋伏,毫无预兆的率先崩溃了,还是黄百韬拼死救援,才把这支所谓的“精锐”拉出来。

事后这支部队在未打招呼的情况下,擅自撤回帝邱店。

黄百韬得知后,气得破口大骂:

“把张绪滋(国民党第三纵队司令官)找回来,我拼着司令官不干,也要枪毙了他。”

尽管豫东战役黄百韬战功卓著,但他也因此看到了国民党军内最黑暗的一面。

豫东战役后,黄百韬因功升任第七兵团司令,下辖三个军,分别是第25、63、64军。

黄百韬出任第七兵团司令后,心情更谈不上舒畅,因为原本还算和睦的同僚此时也阴阳怪气起来。

话又说回来,虽然顾祝同举荐黄百韬,但蒋介石最初也没打算让黄百韬出任兵团司令,顾祝同据说也没有一味推荐,是后来蒋介石考虑到要顾及何应钦的面子,黄百韬这才走马上任。

黄百韬升任兵团司令后,本来想举荐副军长唐云山任25军军长,不料方案报上去以后,国防部竟然直接打了回来,后来又保举顾宏扬(亦曾任25军副军长),也被婉拒,不得已的情况下,黄百韬只好改推荐陈士章出任25军军长,唐云山以副军长地身份升任兵团副司令。

陈士章虽然也在25军任40师师长,但对他的能力,黄百韬是看不上的,相比之下,唐运山、顾宏扬都是黄的老部下,彼此相熟,也深得信任,黄百韬曾对人言:

“唐、顾二人,都绝对服从我的指示,合作无间。如由他们带兵,在我指挥之下,当不致有所错失。”

黄百韬一连推荐了两个心腹爱将都不成,也渐渐明白了,有很多事情他根本就无可奈何。

除此之外,黄百韬兵团下辖的63军、64军都是粤系部队,黄百韬想指挥也指挥不动,更倒霉的是,在淮海战役前夕,徐州“剿总”又给黄百韬硬塞了两个军44军和100军。对这两个军,黄百韬更谈不上熟悉,也就很难说得上指挥,况且当时44军(原本属于川军)还有点自己的小秘密,这个军是专门替刘峙做私盐生意的。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点,自从黄百韬升任第七兵团司令后,几乎所有的同僚都是看笑话的居多,竟没有一个人愿意伸手帮衬。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对此有着重的体现,比如李弥那句调侃的话:

“都下辖五个军了还向总长叫苦,我们该怎么办呢?啊?”

本来心情就欠佳的黄百韬,在淮海战役开始前,还又遇上了一件怪事。

事实上,一直到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当局对于徐州整体的战略安排就是混乱不堪,始终没有一个定论下来。

1948年11月6日,时任国民党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潜伏地下党)到徐州宣布命令,黄百韬就曾对他说:

“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处处被动,将帅不才,累死三军。”

在淮海战役还没有开始之前,黄百韬整个人的情绪就已经悲观失望之极,他在新安镇等44军归建时,曾对在第7兵团监军的总统府少将参军李以劻说过这样一番话:

“这次战事与以前战役性质不同,是主力决战,关系存亡,请告老总,注意激励各级战场指挥官,否则同归于尽,谁也走不了。请你面报总统,我黄某受总统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决不辜负总统期望。我临难是不苟免的,请记下来,一定要转到,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到底,我们则阳奉阴违。”

显然黄百韬已经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命运。

在国民党军各大派系中,黄百韬是属于极其特殊的一类,他不是蒋介石嫡系,却凭借战功身居高位,一生小心翼翼,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可还是成为众矢之的,最后成为蒋家王朝的殉葬品,真可谓是“其情可悯,其罪可诛”。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