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副国级赵立春亲笔推荐高育良做省长,为什么空降了沙瑞金?

阿三侃剧 2024-05-16 18:31:45

《人民的名义》依据悬念迭起的"打老虎""拍苍蝇"的行动成为了贯穿全剧始终的核心主题。

从微不足道但胃口惊人的小官员赵德汉开始,再到雄视整个汉东地区的高育良,从被金钱迷惑而失去理智的祁同伟,到醉心于以外语为己用的陈清泉,他们堕落的心态各不相同,所展现出来的贪腐官员的丑恶嘴脸却是如出一辙。

在这众多的反派角色之中,始终不曾露面,仅凭其声音便足以威慑众人的赵立春,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幕后黑手。他曾是推动汉东改革的得力干将,然而最终却走上了卖官、贪污腐败的道路,彻底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赵立春的倒台似乎仅仅是由于蝴蝶效应引发的一系列偶然事件所导致。

试想,若不是赵德汉收受贿赂而被绳之以法,又怎会有丁义珍的匆忙外逃,侯亮平的空降汉东,山水集团也便无法牵扯其中,赵瑞龙更无法浮出水面,从而使得赵立春最终被查。

答案还需从剧情中寻找。

在赵立春荣登高位之后,他曾亲自撰写亲笔信向上级推荐高育良接任下一任的汉东省委书记。原本,凭借赵立春的地位以及在汉东省的巨大影响力,只要得到他的支持与认可,高育良担任书记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毕竟,这种操作模式早已有迹可循,有例可依。

回想当初,高育良批准了赵瑞龙建设湖上美食城的项目,赵家人立刻投桃报李,迅速将高育良推入省委常委的行列。

既然已有如此成功的案例,那么这次照葫芦画瓢的操作自然是轻车熟路。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就在前一年年底,赵立春刚向上级推荐完高育良不久,上级竟然立即派遣沙瑞金来到汉东。这速度之迅猛,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关于这段历史,祁同伟曾在高育良面前直截了当地提出质疑,“老师,您是否思考过,为何您的省委书记职位会如此迅速地成为流言蜚语和传闻呢?去年年底,赵立春向上级推荐您的亲笔信,我是有幸看到的,那时我们都坚信,您这位封疆大吏即将崭露头角,然而现实却是如何呢?”

身为资深的网络政治评论员,祁同伟或许并不擅长解决实际问题,但他的洞察力却相当敏锐,总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按常理来说,在汉东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高育良,有了赵立春的鼎力相助,自然能够再度上演当年湖上美食城的传奇故事。

这一次,上级不仅未给予高育良转正的机会,反而迅速地空降了沙瑞金。

这鲜明的对比犹如一道刺眼的光芒,揭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赵立春已失去了组织的信任,倒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刘新建被捕之后,高育良曾忧心忡忡地对祁同伟表示,赵立春对自己的推荐,恐怕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准也!赵立春与高育良,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如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呈现的那样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让人不禁想起那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赵立春越是竭尽全力地扶持,高育良的书记之梦便愈发遥不可及。

陈老夫妇曾一语道出真相,汉东官场的腐朽堕落,正是自赵立春主政汉东开始。

在赵立春担任一把手期间,汉东民众怨声载道,关于他的种种传闻层出不穷。

因此,上级早已收到大量关于赵家父子的举报材料,对他们在汉东的一举一动洞若观火。

至此,故事的全貌已清晰可见。

原来,赵立春在汉东省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上级的高度关注,因此才会派遣田国富和沙瑞金接连赴任汉东。

上级并未从汉东本地选拔任用干部,反而直接任命了两位空降兵,其态度已经昭然若揭——赵立春在汉东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省内已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面对这种情况,唯有从外部引入空降兵,才有可能打破僵局。

沙瑞金与田国富的职位便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查办赵立春是计划之中,和赵德汉案发无关,与侯亮平亦无关联。

即便没有侯亮平,也会有杨亮平、牛亮平、马亮平等类似人物的出现。

侯亮平们只不过是沙瑞金手中的一把利剑,是反腐斗争的重要武器,同时也是被利用的工具。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无法脱离基本原则。

沙瑞金肩负重任来到汉东,必定要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履行职责。

因此,在沙瑞金到来之前,高育良已经败下阵来。

在手握尚方宝剑的沙瑞金、田国富面前,赵立春犹如坟墓中的枯骨,失去了锋芒的猛虎。

那份原本意在提携的推荐信,如今却成为了索命的符咒,将高育良与赵立春紧紧束缚在一起,共同走向毁灭。

实际上,相较于祁同伟、陈清泉等人,高育良并非罪大恶极、贪污受贿的奸佞小人。

然而,一旦踏上那条船,便再难回头。

高育良终究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毕竟,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能够幸免。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