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禹
2025年,一部由艺画开天制作出品的动画作品《灵笼第二季》(下称《灵笼2》),在网络上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灵笼2》播出期间刷新了国漫多项纪录,豆瓣评分达到8.9,在海外权威评分网站IMDB更是斩获9.5分的超高评价,直接打破国产动画在该平台的最高评分纪录;而在最后一集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39万,更是一举创下国产动画新纪录。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由湖北孕育、哔哩哔哩播出的原创动画,自播出以来,便在青年文化聚集地掀起思想与美学的风暴,引发关于文明存续、人性抉择的哲学思辨。
(一)
《灵笼2》构筑了一个极具张力的世界观,“灯塔”秩序的冰冷严苛与“龙骨村”温暖的部落文明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生存方式的差异,更是文明形态的隐喻。
在宏大叙事中,《灵笼2》展开了精细入微的雕刻,每一个角色的命运抉择,每一次生存与道德的碰撞,都在叩问着人类最本质的命题,那就是当文明濒临崩溃,我们该如何守护人性的光辉?
显然,这种思考超越了娱乐产品的范畴,使作品获得了思想的深度与重量。

在此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网络动画片《灵笼第二季》研讨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价称,“《灵笼》两季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这一评价不仅肯定了《灵笼2》在艺术表达上的突破,也凸显其对中国动画人文精神的承载。作品通过极致的末世图景与复杂的人性纠葛,构建起兼具哲学思辨与情感张力的叙事空间,使观众在震撼视听之外,得以反思文明存续与道德底线的深层关联,从而在国产动画中树立起新的美学标杆。
“《灵笼2》是湖北动漫创作的杰出代表。”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红艳表示,它的成功,得益于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艺术手法,也离不开与东方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和创作团队的工匠精神,彰显了原创科幻动画的独特魅力。

尤为珍贵的是,这部科幻作品流淌着纯正的东方血脉。它不是简单地将中国元素贴附于科幻外表,而是让东方哲思内化为作品的精神根基。
在废墟中生长的生命哲学,在绝境中坚守的道义伦理,无不折射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智慧光芒,那些巧妙融入的传统文化符号,经过科幻想象的重新锻造,获得了全新的艺术生命,形成了独具中华审美风范的叙事肌理。
(二)
从创作视角来看,《灵笼2》是带有湖北基因并深植于中华文明的精神矿藏,当灯塔的冰冷机械结构与龙骨村的农耕图腾形成镜像,《灵笼》便完成了一次精妙的文明辩证。
它不是简单地将京剧脸谱、太极八卦符号化地粘贴于未来场景,而是让东方智慧内化为故事的血肉,在集体与个体、法则与人情、存续与尊严的永恒张力中,让我们看到“天人合一”的回响。
其中,技术的极致追求与艺术的深情凝视,在这部作品中达成了罕见的和谐。每一帧画面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情感的载体与思想的容器,这种融合让《灵笼》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产品,成为可以反复品味的文化文本。
对此,哔哩哔哩副总裁张圣晏表示,《灵笼2》的创新与突破,得益于“品质平台+优质团队”的深度合作模式,也得益于B站用户对于优质国创产品的鉴赏力和自发传播;制作机构代表,艺画开天创始人兼董事长、《灵笼》项目文学策划阮瑞谈及该片创作历程,认为是始于初心、贵在坚持的结果,主创团队拒绝停留在舒适区,反复打磨影片内核、攻克技术瓶颈、坚持原创表达。

主创代表,艺画开天联合创始人、《灵笼》项目总导演董相博认为,科幻不仅是想象力的驰骋,更是对人类社会伦理与命运的深刻思辨,他坚信真情实感自有千钧之力,以真情实感作为创作根本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艺画开天副总裁、《灵笼》项目市场营销总监吴林凡表示,《灵笼》已经从一部作品变成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共同体,既承载了观众的情感和思考,也形成了一套能够自我循环的商业模式;《灵笼》编剧汪晨微表示,坚实与可信的世界观是故事的根基,而世界观又服务于故事,二者相辅相成,而团队持续关注并深入了解最新的科学突破,不仅保障了世界观设定的前沿性,也为故事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正是在这种对科技与人文双重敬畏的创作态度下,《灵笼2》将中华文明对“道”与“器”的辩证思考融入叙事基因,使未来世界不仅有冷峻的技术逻辑,更有人文温度的深度照耀,展现出独特的东方气质。
(三)
更值得珍视的是,《灵笼2》与年轻观众建立的那种深切共鸣。在哔哩哔哩这个青年文化的聚集地,它引发的不仅是观看,更是思考;积累的不仅是流量,更是情感共同体。
当一代年轻人在弹幕中争论角色选择的对错,在社区里剖析故事背后的哲学命题时,作品便获得了超越屏幕的生命力,它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青年对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科技与人文的复杂感受。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蓉,用“破壁”“土壤”“远航”三个关键词评价该作品,认为《灵笼2》是一部兼具创作野心和技术锋芒的作品;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认为,该作品是一部构建起东方叙事中式审美,前卫气质并具有鲜明现实引喻的精品力作;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徐铮表示,作品在情感设计上,从方言、市井到武术美学,比如龙骨村的烧烤摊、广场舞场景以及常用方言等,将末日叙事与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产生链接。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黄石谈到,作品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工业实践,为中国动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生产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样本;北京大学副研究员、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表示,作品在时间上有新意、空间上有逻辑,充满了力与美、情与思,可以说是一种在现实空间之外的“现实主义”。观众代表、哔哩哔哩知名博主白胤廷认为,《灵笼》把东方智慧与科幻叙事融合得十分巧妙,细节经得起推敲。这样一部作品对外可以帮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感染世界,对内可以让新生代观众了解优秀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

从创作方法论的角度看,《灵笼》团队展现出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工匠精神与清醒的文化自觉。他们不满足于技术层面的追赶,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自洽的、并且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烙印的科幻美学体系。
从湖北走向世界,《灵笼2》展现了中国动画的无限可能。它用世界通用的科幻语言,讲述着东方的价值理念;用前沿的视听技术,传递着永恒的人文关怀。
这种尝试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动画产业而言,无疑具有启示性意义,它证明,最本土的或许正是最世界的;最深植于传统的,或许正是最能通向未来的。
《灵笼》的旅程还在继续,灯塔的光芒照亮了一条属于中国动画自己的道路,在这条路上,科技的想象力与人文的深度交织,东方的智慧与人类共同的情感共鸣,共同诉说着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