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不是威胁

康熙老爷子晚年那会儿,皇子们为了抢那把龙椅,可真是闹得不可开交,这事儿咱们都知道,叫“九子夺嫡”。等雍正大哥一坐上那位置

康熙老爷子晚年那会儿,皇子们为了抢那把龙椅,可真是闹得不可开交,这事儿咱们都知道,叫“九子夺嫡”。等雍正大哥一坐上那位置,嘿,那可是真拼啊,整天忙着治国理政,给乾隆小子攒下了不少的好家底儿,这才有了后来人们常说的康雍乾那段好日子。可打乾隆往后啊,清朝的皇上们就像走了下坡路,一个比一个不中用。您瞧那边,西方正忙着搞工业革命,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咱们这边呢,却是大门一关,自个儿玩自个儿的,跟外界那是彻底隔绝了。

说起来这事儿啊,根儿在雍正那儿。康熙爷那么多儿子里头,有那么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西学也玩得转,领兵打仗那是一把好手,全能型人才啊,简直就是个人形六边形战士。可偏偏,康熙爷没挑他当接班人。这事儿让好些个清史专家直摇头:“要是他坐了龙椅,嘿,清朝哪至于关门谢客,自个儿闷头过日子?那得是敞开大门,热烈欢迎西方的新鲜玩意儿。说不定,清朝就成了数一数二的大国,八国联军?不存在的!百年国耻?更是想都不敢想!”

哎,你说说,那位倒霉的皇子到底是哪位爷?他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有啥过人之处?要是真让他坐上那把龙椅,能不能给大清来个咸鱼翻身,改改国运呢?

【备受宠爱】

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86年那会儿,康熙老爷子家的第十三个小子,胤祥,呱呱坠地了。这家伙,后来可是清宫戏里的常客,人称十三阿哥,大名鼎鼎的爱新觉罗·胤祥。

胤祥这小子,打小就是康熙心头的宝,为啥呢?还不是因为他挑了个好时候降生。那会儿,康熙爷正值三十四岁的大好年华,身强力壮,正干着一番大事业呢。您瞧瞧,清初那几位老爷子都没能摆平的事儿,他全给办妥了。三藩之乱?平了!郑氏在台湾的小朝廷?灭了!全国上下,那叫一个统一。更绝的是,东北那边,雅克萨一战,清军又把沙俄给揍得鼻青脸肿,咱们大清,那可是真正的家大业大,一统江山啦!

嘿,您瞧瞧,康熙老爷子那会儿可真是乐开了花,胤祥这小子挑的这出生日期,说不定还真是天命所归呢!打小起,胤祥就机灵得跟猴儿似的,还特别懂事,在一群阿哥里头,简直就是凤凰落在鸡窝里,显眼得很。才十二岁的光景,就跟着康熙皇上跑到盛京去祭拜祖宗陵墓,这福气,可不是哪个阿哥都能沾上的!

胤祥这家伙,能叫康熙皇上瞧上眼,可不是沾了他老妈的光。他老妈那边啊,说起来也就是镶黄旗里头的包衣奴才出身,家族平平无奇。给康熙生了仨孩子,一儿两女,到死也就混了个嫔的位分,后来还是死了才被提拔成妃。至于那皇贵妃的头衔,嘿,那得等到他侄子雍正上台才给追封上的。所以说啊,胤祥能得宠,全凭自个儿的本事!

康熙、雍正俩皇上,那可是西学的粉丝,算起洋账来头头是道。宫里头,西洋传教士那是一拨接一拨,特别是雍正,简直就是个西洋风模仿秀的高手,西学懂,洋算法也会,在那会儿,这俩朝代,会这些玩意儿,那可是大大的加分项。说起胤祥那洋算法,嘿,还是胤禛,也就是雍正亲手传授的呢。这俩人的关系,铁得跟钢似的,为啥?还不是因为那时候太子稳坐钓鱼台,他们俩啊,没啥利益冲突,自然亲如兄弟啦。

胤祥这小子,脑瓜子灵光得很,学那西洋算法,一眨眼的功夫,就把其他皇子都给甩后边了。不光算数厉害,骑马射箭也是一把好手,写诗、练书法,样样拿得出手,文化功底深厚,真是文武两边都能占个坑儿。最关键的是,他办事靠谱,能挑大梁,给皇上解忧不少。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一绝,不论是满臣汉将,还是身边跟着的小侍卫、小跟班,都夸他好。要说这十三阿哥胤祥啊,既贤惠又能干,朝廷上下,大伙儿都是这么夸他的。

您瞧,就连康熙老爷子都这么说:这一帮阿哥里头,数胤祥脑子转得快。每当康熙遇上那些绕来绕去的西洋算术题,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叫上胤祥一块儿琢磨,这事儿可把其他阿哥眼馋得不行。您说康熙宠胤祥宠到什么程度?打从胤祥十二岁那年起,康熙每次出门溜达,身边必定带着胤祥。不论是下江南游山玩水,还是接见那些洋大人,胤祥都在场,跟个小翻译官似的。更绝的是,这胤祥还会蹦跶几句拉丁语,对洋玩意儿的那股子热爱,在众皇子里头,他要是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皇位无缘】

虽说康熙对胤祥那叫一个宠爱,可到了亲情跟大清江山传位这事儿上,亲情压根儿就不算啥。再说了,皇家里头,亲情那可是比金子还稀罕的东西。康熙那一大帮子儿子里,除了太子胤礽,就数胤禔、胤禛和胤祥最得他的心。胤禔是老大,能帮康熙分担不少事儿,常跟着出兵打仗,出谋划策。至于胤禛和胤祥,那就是纯粹靠康熙的喜欢啦。

胤祥那小子,十三岁的光景,亲妈就没了。康熙老爷子心疼他,索性让雍正的妈给养了,这也难怪胤禛和胤祥俩人跟穿一条裤子似的,比亲兄弟还亲。到了1708年,太子胤礽那小子不争气,被踢下了台。康熙老爷子怕宫里乱了套,皇子们一个个跟饿狼似的盯着太子宝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胤禔、胤禛、胤祥哥仨给圈禁了起来,算是眼不见心不烦。

您瞧,按常理来说,太子一旦被废,那皇上铁定会挑个心头肉来续上太子位。可咱们这位康熙爷,嘿,他不是凡人,他心里那杆秤啊,最重的还是那江山社稷的安稳。您猜怎么着?没过几个月,废太子胤礽又东山再起了,太子位儿给坐了回去。还有那个之前被圈起来的三皇子,也跟着沾了光,重获自由了。这世事,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可胤礽那档子事儿,让康熙对皇子们的心啊,凉了半截,亲近信任啥的,早没影儿了。为了防止这些小崽子们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康熙老爷子想了个招儿,搞了个随扈制度,说白了就是轮流来,谁都有份儿,不再是那几个小子独享的美差了。虽说胤祥去的次数还是不少,可康熙对他的喜爱,嘿,那是一落千丈喽!

胤礽那小子,二回当太子那会儿,为了把自己屁股下的宝座坐稳当,可真是啥招儿都使了,结果一不小心又惹毛了康熙老爷子。到了1712年,得,又被一脚踹下了太子宝座。这一回,康熙老爷子算是心灰意冷了,说啥也不再立太子。这一来二去的,康熙老爷子晚年可热闹了,九个儿子为了那把龙椅,那是争得头破血流,九子夺嫡的大戏,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场了。

要说那不想坐龙椅的皇子,可真不算个明白阿哥。那些年岁稍长的皇子们,心里头哪个不惦记着那把金光闪闪的椅子?可这皇宫里头,可不是光靠拳头说话的,得玩转那人情世故的圈子。要是哪个阿哥太出风头,保准儿会成为其他阿哥们眼中的钉子。胤禛这家伙,他就懂得藏着掖着点儿,不轻易露锋芒。他呀,好整以暇地修道炼丹,整天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让人看了都觉得他无害得很。结果呢,人家这才是真聪明,靠着肚子里那点儿弯弯绕绕,最后愣是把龙椅给坐稳了。

说起来,胤祥那可是康熙爷心尖上的宝贝皇子,康熙爷常在那些个大臣面前夸他:“咱那老十三胤祥,那可是匹千里马!”可您猜怎么着?这么个得宠的皇子,皇位愣是没他的份儿。为啥呢?一来,根基浅了点;二来,也是关键,身子骨不争气。书上写着呢,胤祥腿上长了个恶疮,脓水直流,找遍了天下名医,愣是没辙。康熙爷那叫一个急啊,三天两头就问:“胤祥那腿咋样了?”结果呢,一直到胤祥走,那疮也没好利索,还闹出别的毛病来了。

康熙老爷子哪能瞧得上一个病恹恹的皇子来继承大统呢?再说了,胤祥这家伙,对那洋玩意儿简直是着了魔,康熙瞅着心里头直犯嘀咕。胤祥和那些洋大人们、传教士走得那叫一个近,亲近得跟一家人似的。虽说康熙自个儿也懂点儿西学,心里头也门儿清,知道那些洋技术对国家那是大大的有用。可话说回来,为了保住满清的江山,他哪能容得西学在老百姓里头瞎传?万一让那些汉人学会了,满清还咋稳坐钓鱼台呢?

说起来也怪,雍正爷一坐上龙椅,自个儿对那洋玩意儿挺感兴趣,可偏偏下令不让这玩意儿流传。这一搞,清朝的大门算是关得严严实实,跟外界隔绝了。

【能力出众,如继位能否让大清避免衰落?】

在康熙那会儿,胤祥这家伙可是风光无限好啊,得过皇帝的疼爱,享过大福。但世事难料,身子骨不争气,皇位是跟他无缘了。不过呢,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免得跟胤禛那小子斗得你死我活。他俩关系铁得很,一直挺好的。后来胤禛坐了龙椅,胤祥的日子就更滋润了,一跃成了四个管大事的大臣之一,还被封了个和硕怡亲王,真是好运连连呐!

要说起来,跟康熙那会儿比起来,到了雍正朝,胤祥可真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儿了。他不光是参与国家大事的拍板,简直就是皇上肚子里的蛔虫,啥都知道。康熙老爷子晚年,那朝政啊,乱得跟炒豆儿似的,军队松松垮垮,国库穷得叮当响,贪官污吏遍地开花。给雍正留下的那摊子事儿,说是烂摊子都委屈了“烂”这个字。雍正一即位,嘿,眼前这些乱麻似的难题就等着他去理呢。胤祥呢,作为雍正的铁哥们儿,最信任的大臣,那自然是得扛起大旗,帮皇上分担这些个头疼事儿。

头一桩大事,那就是料理康熙爷的后事,这活儿,若非皇上身边的红人儿,压根儿别想沾边儿。紧接着,胤祥又被点了名,去管那户部的事儿。户部啊,这些年亏空得跟筛子似的,旧账烂账堆成山,不光汉族大臣扯上了,满族大官儿,还有皇亲国戚,一个个都沾边儿。这活儿,动一动就是牵筋动骨的事儿,麻烦得很呐!

胤祥这家伙,办事儿不含糊,不瞅着是谁的面子,宗室里的叔啊伯啊大爷们的,他一概不惯着。他琢磨着得整个国家审计的班子,好好查查户部那帮子人到底亏了多少空子。小官儿们犯了事儿,抄家没商量;到了大臣、重臣还有宗室那块儿,他倒挺人性化,让分期付款,慢慢还户部的钱。但有一条,钱没还清前,甭想升官发财。就这么一股子较真儿劲儿,雍正爷看了那是相当满意,直夸胤祥是个实在人。

说起来雍正能搞起那些改革,像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还有让官绅跟百姓一样服役交税,胤祥这家伙可真是立了大功。没有他,雍正的改革路可得难走多了。胤祥这手笔,真是帮了雍正大忙,让改革这事儿顺顺当当推行开来。

胤祥那小子,在河工活儿上也亮出了他的清廉招牌。黄河这家伙,从宋元明清那会儿起就不让人省心,动不动就发大水,弄得老百姓家破人亡,严重的时候,流浪汉满街跑,国家根基都跟着晃悠。只要一提修黄河,甭管朝廷手头多紧巴,也得想法子掏钱,这河工督办,简直就是块肥肉,谁都想啃一口。往常那些督办的大人们,哪个不是趁机往兜里揣点?到了康熙老爷子晚年,贪风那个盛啊,不光当官的眼红,连那些小喽啰都想着法子捞点外快。

可别说,胤祥那小子管起河工来,手段硬气得很,官吏们一个个都老实巴交的,修河的钱一分不少,全数到位。就冲这点,雍正心里头对胤祥那是又多了几分看重。到了雍正这朝,胤祥在户部、刑部、兵部这些地界儿,那是风生水起,干了不少漂亮活儿,给雍正的改革添了不少柴火。结果呢,胤祥被封了个铁帽子王的头衔,您知道吗,这铁帽子王在清朝总共才12顶,里头还有8顶是开国那会儿就戴上的,瞧瞧,胤祥这功劳,得有多大分量!

雍正爷那第八个年头,也就是1730年那会儿,胤祥这家伙,干活儿太玩命,把自己给累垮了,四十四岁的大好年华就这么走了。他一蹬腿儿,雍正心里头那个难受啊,跟掉了块心头肉似的。为了纪念这位老兄,雍正干脆把他名字又给改回来了,从允祥变回胤祥,这事儿一看就明白,雍正对他是真信任,真看重。

胤祥啊,虽说没坐上那把龙椅,但人家对洋玩意儿的兴趣可不含糊,文武双全那是杠杠的。最关键的是,他和雍正哥俩都是实干家,能力顶呱呱。不过呢,胤祥心慈手软,不像雍正那般火爆脾气。说起来,雍正和乾隆爷俩,口味还真挺像,都爱搞文字狱那套,想把大伙儿的思想都给锁起来,还整天想着关门闭户,不跟外头打交道。

嘿,胤祥这家伙,那可是抱着开放的心态。有那么一回,他直接就跟雍正提了:“皇上,咱能不能把那些西学的书儿给翻译成咱汉文,也让满朝的大臣们都开开眼?”雍正一听,脸儿立马就拉长了,旁边那些大臣啊,心里头那个忐忑,跟捏了把热乎汗似的。要不是胤祥跟雍正铁哥们儿,换个人这么说,估摸着脑袋早搬家咯!

您听听这段子,清史稿里头写的:有那么一天,下了朝,雍正爷跟几个得力的大臣一块儿瞎聊天儿。怡亲王突然蹦出一句,说要放开那海禁,让西方的书啊啥的漂洋过海来咱这儿。雍正爷一听,嘿,那脸儿变得比翻书还快!

雍正老爷子一走,给乾隆小子留下了好几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这下子乾隆可有了底气,挥霍起来毫不心疼,连江山都快给他败光了。帝国的夕阳,就在他那下江南溜达和自称“十全老人”的文韬武略中,一点点往下沉。说到乾隆后面的那些皇上,嘿,真是一个比一个不争气。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英国佬带着船坚炮利,硬生生把咱中国的大门给轰开了,这一轰,就轰出了近代中国百多年的屈辱史。

所以啊,要是让那些后来的史学家们说说心里话,他们准得嘀咕:要是胤祥那哥们儿当了皇上,一股脑儿地推崇西学,嘿,清朝哪至于把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更不会让洋鬼子们欺负得那么惨。什么鸦片战争啊,八国联军侵华啊,还有后来那百年的窝囊气,统统都得靠边站。说不定,清朝还能继续当它的超级大国,威风凛凛的呢!

可历史这玩意儿,它不兴“要是……就……”那一套。清朝垮台,关门闭户是一方面,皇上糊涂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根儿上还是封建制度自个儿不争气。你想啊,咱们那老一套的种田文明,跟人家轰隆轰隆的工业文明一比划,不挨揍才怪呢!再说了,谁又能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胤祥要是坐上龙椅,就一定比雍正那哥们儿干得漂亮?这事儿,难讲!

哎,你说要是胤祥那哥们儿坐了龙椅,咱晚清那摊子烂事儿,百年国耻啥的,能不能就躲过去了?你想啊,胤祥这人,精明能干,手腕儿硬,要是他掌了权,说不定能把那帮贪官污吏整治得服服帖帖,国库也不至于空得叮当响。再者说,他要是早点上道儿,搞点革新啥的,也许洋人的船坚炮利咱也能对付两下,不至于让人家打得满地找牙。但话说回来,历史这玩意儿,没有假如,也没有重来。胤祥当皇帝,也只是咱们茶余饭后的瞎琢磨。不过,要是真能那么着,说不定咱中华大地,早就是一片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了,哪还用受那百多年的窝囊气!

评论列表

宇化贤
宇化贤 11
2025-05-29 13:42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
心浪
心浪 11
2025-06-10 10:07
满清作为少数外族,皇权统治地位肯定是第一位的,民强就意味着江山不稳,愚民政策必须贯彻到底,这也决定了满清不可能放眼世界引进自己控制不住的知识和技术,他们不是傻,是很聪明了…..
年年有余-康佳电视
年年有余-康佳电视 9
2025-06-10 19:41
清朝误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放心汉人给西方人当天文台台长,西方传道士盗取了很多天文学
真话难听
真话难听 5
2025-06-07 01:28
换谁都一样,乾隆写信调戏过叶二,跟路易十四拜过靶子,给路易十四的儿子写过信。他皇宫里有全套的火器制作书籍,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练兵笔记。但是有什么用?清朝后宫那个氛围(清朝皇子夭折率历史第一)必然导致皇室子孙谁都不信任,先进的东西皇帝根本就不敢用。
4743829
4743829 4
2025-06-07 22:00
又臭又长

专揍虫明吹牛鼠 回复 06-08 07:44
耻辱尾巴

用户83xxx49
用户83xxx49 4
2025-06-08 18:50
满清误华夏!!!
一锦
一锦 3
2025-06-09 17:02
无知真可怕,女真人想的是统治,是压榨,怎么可能国强民富
张聚义
张聚义 2
2025-06-04 20:33
那就没你

专揍虫明吹牛鼠 回复 06-08 07:44
还有千万其他人

唔皇万睡
唔皇万睡 2
2025-06-08 15:20
清朝已经灭亡了
浮若年华
浮若年华 2
2025-06-11 23:14
少数民族政权从来都不是正统
mayerhi
mayerhi 2
2025-06-15 17:36
不可能的,出身太低了,老八也是不可能的,吃亏就吃在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