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看余华作品

肖峰说 2024-04-23 17:05:47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大家在一生中阅读过很多书籍,很多作家的文笔和介绍采访时的发言,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最让我喜欢的一位作家是余华先生,我在很久前阅读了他的《活着》,让我印象深刻,生活在现在的新时代,很难想象以前人们的生活状态,那种与命运抗争和接受让人动容,当然站在我现在人的角度上有点像“科幻片”,家珍是怎么在福贵把家产败光的情况下还不离不弃,愿意和福贵过苦日子,与其说是像“科幻片”不如说是嫉妒吧,真是印了福贵这个名字,娶了那么好的女子,文中内容从大起到大落,一直苦到了最后,家珍这个名字今天琢磨珍惜这个家的寓意还是写的很好,说实话读《活着》是“痛苦”的,心里很压抑,但转念想何尝不是对应着人生,每个人都有大起大落,看自己能不能“接着”。

再说说余华先生,前两天,各大平台都在转载的一个话题,作家余华给莫言的投稿,引发了网友们的热情关注。文章中看出,那么名气大的作家也有可爱的一面,尤其是“潦草小狗”的头像。

我在几年前有关注过余华的,他在很久前就被网友调侃过,对于网友的“恶搞”,余华本人很坦然,他甚至去理发店换了个发型,但“挣扎”后却发现:“不是发型的问题,是长得像!”。

之前有次看过关于他的访谈,他说:“我当年努力地写小说,就是为了我想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但是刚开始他的投稿也是被多次被拒绝,以下是访谈时回忆的内容:

“我野心很大。一上来不管自己小说写得怎么样,先往《人民文学》和《收获》寄,退回来以后,再档次低一点,《北京文学》和《上海文学》,再不行,最后连那种吕梁市的杂志我也寄。当时邮递员每次他也不会敲门把信递给我,都是把我的退稿从围墙外面扔进来。只要一听到啪嚓一声,我父亲就跟我说退稿来了。

我心理素质不错,捡回来以后稍稍失落了一下,再翻开来看看是哪退回来的,然后再找一个比他更低一档的杂志寄。”最后连那种吕梁市的那种杂志我也寄。

 

余华先生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网上对他的评价也是备受争议,王朔就评价余华:“过于强调虚构和现实,所以他的文学道路注定走不远”,还说他“看不得别人好”“躺在屋子里打不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写苦难写不过阎连科、刘震云”等。

一些读者对余华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过于残酷和绝望,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助。

无论如何,余华先生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1

肖峰说

简介:追求独立思考,勇于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