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92年他花6万买苏州园林旁破院子,老婆哭着闹离婚,28年后拆迁补偿让他傻眼了

1992年他花6万买苏州园林旁破院子,老婆哭着闹离婚,28年后拆迁补偿让他傻眼了......"苏建华,你疯了吗?6万块,

1992年他花6万买苏州园林旁破院子,老婆哭着闹离婚,28年后拆迁补偿让他傻眼了

......

"苏建华,你疯了吗?6万块,那是咱们十年攒的命根子啊!"

谢丽娟的嗓子都哑了,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

整栋筒子楼的人都听得见她的哭喊。

38岁的苏建华刚做了这辈子最疯狂的决定——花光全家积蓄,买下苏州园林旁边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院子。

墙塌了半边,屋顶漏得跟筛子似的,院子里的草比人还高。

全家人炸了。

老婆闹离婚,岳父骂他败家,邻居说他脑子进水,连9岁的儿子都问:"爸,咱家是不是要饭的?"

28年。

无数人劝他卖掉这个"破烂"。

出价从10万涨到350万,他全拒绝了。

所有人都说他是疯子。

包括他最好的哥们,拍着桌子骂他"贪得无厌",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直到2020年5月8日那天——

拆迁补偿方案下来了。

28年前的6万,变成了一个让人眼晕的数字。

那些当年骂他是傻子的人,全跑来了。

岳父哭着说:"建华啊,当年是我有眼无珠。"

邻居赵大妈改口:"我就说嘛,建华这孩子有眼光!"

最好的哥们舔着脸来套近乎:"建华,咱们老交情了..."

苏建华笑了。

28年的委屈,28年的嘲笑,28年的坚持。

终于,在这一刻,有了答案。

01

1992年秋天,苏州。

苏建华坐在纺织厂的车间里,手里捏着那张"企业改制,人员分流"的通知书。

字都快被他捏皱了。

38岁的纺织厂工人,月薪180块。

老婆谢丽娟在幼儿园当老师,月薪120。

一家三口挤在28平米的筒子楼里,连转个身都费劲。

这些年,厂里的工友有的下海做生意了,有的跑深圳打工去了。

就他,还守着这份"铁饭碗"。

眼看着就要变成泥饭碗了。

"爸,咱家为啥这么穷?"

9岁的儿子苏小军放学回来,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

班上同学都有新书包新铅笔盒,就他还背着补了三次的旧书包。

苏建华心里跟刀割似的。

这些年,眼睁睁看着别人家孩子穿得光鲜亮丽的,自己给儿子买双新鞋都要犹豫半天。

每次路过商场,看老婆盯着橱窗里的衣服,那眼神...

"小军,爸保证,咱家会过上好日子的。"苏建华摸摸儿子的头。

那天晚上,他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脑子里全是爷爷的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得拼一把。

不能这么穷一辈子。

第二天,哥们马志远找到他。

马志远在房产中介混,最近发了点小财,见人就吹自己眼光独到。

"建华,我跟你说个事儿。"马志远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园林旁边有个破院子要出手,房主急着下海经商,6万块。"

"6万?"苏建华倒吸一口凉气,"那是我全家的命啊。"

"你听我说完。"马志远拉着他到角落,"那院子虽然破,但位置绝了。园林旁边啊!领导

南巡讲话你听说了吧?沿海城市要大发展。苏州肯定有戏。"

苏建华心动了。

这些年他也听说沿海城市变化大,深圳那边高楼大厦都起来了。

"而且你想啊,园林那地方,以后旅游肯定火。这种位置的房子,等将来发展起来,想买都买不着。"马志远眼睛放光,"现在没人看得上,等将来他们全得后悔。"

那个周末,马志远带他去看房。

从市区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又走了二十多分钟。

那院子确实破得可以。

青砖都碎了一半,院子里草长得跟小树林似的,墙上几个大窟窿,屋顶的瓦片缺了一大片。

但站在院子里,能听到园林那边游客的笑声,能闻到湖水的味道。

"建华,机不可失啊。"马志远在旁边怂恿,"现在谁也看不上这破地方,等政府规划一出,这地价还不翻天了?"

苏建华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脑子里闪过儿子渴望的眼神,闪过老婆羡慕别人衣服的样子,闪过自己二十年一成不变的日子。

"富贵险中求。"

"不拼一把,咱家永远这么穷。"

"好,买了!"苏建华咬咬牙。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疯了。

但同时,又觉得这是他这辈子最对的选择。

02

消息传回家,谢丽娟当场炸了。

"苏建华,你疯了吗?!"老婆的声音震得整栋楼都听见了,"6万块,那是咱们十年的命根子!你拿去买个破院子?!"

"丽娟,你听我说..."

"说个屁!"谢丽娟眼泪哗哗往下掉,"6万块够咱们过10年了!那破院子连个厕所都没有,你让咱们一家子住进去喝西北风吗?你知道我每个月省吃俭用才能存40块吗?你知道小军的鞋都破了我还舍不得买吗?!"

谢丽娟越说越激动,声音都劈了:

"咱好不容易攒这些钱,是给小军将来上学用的,你倒好,一下子全砸进去了!苏建华,我跟你没完!"

"丽娟,你想想,要是这院子将来升值了,小军不但能上学,咱还能过上好日子啊。"

"升值?你做梦呢?"谢丽娟气得浑身发抖,"那破院子连窗户都没几扇好的,你觉得能升值?我看你是被马志远给忽悠傻了!"

吵到半夜。

隔壁赵大妈隔着墙喊:"建华啊,你真要买那破院子?我看你是被骗了!那地方我知道,鸟不拉屎的,6万块买那个,还不如存银行吃利息呢!"

楼上老张也插话:"建华,你可想清楚。6万块一年利息好几千,够你们家开销了。买房这事儿,别冲动啊。"

整栋楼的人都被惊动了,七嘴八舌劝他别买。

但第二天一早,苏建华顶着所有人的眼光,还是去办了手续。

签合同的时候,手抖得跟筛糠似的。

但他知道,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春节到了。

谢丽娟带着儿子回娘家。

岳父岳母听说女婿花6万买破院子,脸都绿了。

年夜饭的桌上,气氛尴尬得要死。

岳父当着全家人的面骂:

"我女儿跟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好好的钱不存银行,买破烂干什么?你是不是脑子有病?"

"爸,我觉得那院子将来会升值..."苏建华想解释。

"升值?"岳父冷笑,"升个屁值!我看你就是被人忽悠傻了!6万块啊,够咱们家十年开销了!"

岳母也在旁边抹眼泪:"丽娟啊,你看你找的这男人,一点都不靠谱。把家里的棺材本都拿去买破烂,这日子还怎么过?"

桌上的七大姑八大姨轮番上阵:

"丽娟,建华这脑子是不是有毛病?赶紧让他把院子卖了吧。"

"就是,6万块买破院子,这不是败家是什么?"

"我看建华是被人下套了,肯定是那个马志远拿了好处,故意忽悠他的。"

谢丽娟坐在那儿不说话,眼泪一颗一颗往下掉。

她心里也在怀疑,老公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年后,一家人搬进了破院子。

那天搬家,邻居都跑来看热闹。

"哎哟,苏家这是咋了?好好的楼房不住,搬这破地方来?"

"听说花了6万买的,我看这院子连6千都不值。"

"你瞧这院子,墙都快塌了,屋顶还漏水,这能住人?"

赵大妈最爱嚼舌根,逢人就说:

"苏建华脑子进水了,6万块买个猪圈!我要是他媳妇,早跟他离婚了。这种男人,没担当,不靠谱!"

小军在新学校也被欺负。

同学们都说他家住破院子,是穷鬼。

还有调皮的孩子跟着他,学大人的口气喊:"苏小军家买了破院子,他爸是个大傻子。"

苏建华看在眼里,心如刀绞。

每天下班回家,看老婆愁眉苦脸的样子,看儿子受委屈的表情,他心里跟刀割似的。

但他还是开始自己动手修房子。

补墙洞,铺地面,装电线,修屋顶。

每天干到深夜,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赵大妈路过,冷笑:

"苏建华,等着后悔吧!这破院子就是无底洞,有多少钱都不够你折腾的。我看你不出半年就得把院子卖了。"

苏建华擦擦汗,心想:

"等着瞧吧,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我是对的。"

03

这六年,苏建华觉得自己过了六十年。

院子就是个无底洞。

屋顶漏水得修,墙开裂得补,下水道堵了得通,电线老化了得换。

家里本来就穷,现在更是捉襟见肘。

谢丽娟经常一个人偷偷哭。

有一次苏建华下班回家,发现她在院子里抹眼泪。

"丽娟,咋了?"

"隔壁刘姐今天又说风凉话了。"谢丽娟抽泣着,"她说咱家住破院子,配不上我在幼儿园当老师。还说小军以后找不着好媳妇,因为家穷。"

苏建华抱住老婆:"别听她们胡咧咧,咱们会过上好日子的。"

但他心里也没底。

这几年,苏州确实在发展,但他们这一片还是老样子。

每次路过市区,看到那些新楼房,他心里既羡慕又焦虑。

1997年春天,小军的家长会,苏建华这辈子都忘不了。

那天他去开家长会,别的家长开摩托车,穿得人模狗样的。

他呢?骑破自行车,穿着打了补丁的工作服。

老师介绍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轮到小军时,有个孩子当着全班的面大喊:

"苏小军家住破院子,他们家可穷了。我妈说他爸是个大傻子,花钱买破烂。"

全班哄堂大笑。

其他家长也窃窃私语,用那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苏建华。

苏建华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

但更让他心疼的是儿子那羞愧的表情。

小军低着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散会后,老师把苏建华叫到一边:

"苏小军爸爸,孩子在学校总被同学嘲笑,这样下去对他心理发育不好。你们家的情况我也知道,能不能想想办法改善一下?"

回家路上,小军一路没说话。

快到家时,儿子突然哭了:

"爸,咱家是不是特别穷?为啥别的同学都住楼房,就咱们住破院子?为啥他们爸都有钱,就咱们家没钱?"

苏建华蹲下来,抱住儿子:

"小军,爸保证,将来咱们会住上最好的房子。"

"真的吗?"小军抬起泪眼。

"真的。爸向你保证。"

但这话连他自己都不太信。

赵大妈的恶毒传言越来越过分。

她到处说苏建华"脑子有病",说他是"疯子",甚至编造说苏建华被人下套了。

最过分的是,她竟然当着小军的面说:

"你爸就是个疯子,花钱买破烂。你以后可别学你爸,要学精明点。"

小军回家哭着问:

"爸,赵奶奶说你是疯子,是真的吗?"

苏建华心如刀绞。

他知道自己成了整个小区的笑话,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次出门,都能感受到邻居那种看傻子的眼神。

但他也注意到,苏州确实在慢慢变化。

城市在扩张,新路在修,政府也在提城市现代化。

他相信自己没看错,只是需要时间证明。

1999年,小军上了初中。

孩子懂事了很多,不再抱怨住破院子,但苏建华知道,儿子心里还是有阴影。

有一次,小军的同学来家里玩,看到破院子,当场就说:

"小军,你家房子好破啊,跟古代的似的。"

小军脸红了,但还是解释:"我爸说这是有文化价值的老房子。"

同学们都笑了:"什么文化价值?就是破呗。"

那天晚上,小军问苏建华:

"爸,咱家院子真有文化价值吗?"

苏建华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坚定地说:

"当然有。这院子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是苏州的文化遗产。将来你会为住过这院子骄傲的。"

2000年秋天,真有人来打听要不要卖院子。

"苏师傅,我出10万买你这院子。"来人是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我看这位置不错,想收下来改造改造。"

谢丽娟听到这话,眼睛都亮了。

10万!比买的时候多了4万!

"老公,卖了吧。"当晚,谢丽娟拉着苏建华的手,"10万块够咱重新买套小房子,还能剩不少钱。这些年咱受够了,小军也受够了。"

苏建华看着老婆期待的眼神,心里也动摇了。

这些年确实太难了。

老婆跟着他受了太多委屈,儿子也因为住破院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那一夜,他在院子里坐到天亮。

看着这个住了八年的破院子,想着这些年的酸甜苦辣。

但第二天,他还是拒绝了那个买家。

谢丽娟彻底爆发了:

"苏建华,你到底要咱们陪你疯到啥时候?10万块你都不卖,你还想要多少?你知道小军这些年受了多少委屈吗?你知道我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吗?"

"丽娟,再等等,我有预感,这院子的价值远不止10万。"苏建华握着老婆的手,眼神坚定得让人心疼。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又一次选择了孤独。

但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他是对的。

04

2001年到2005年,苏州的变化肉眼可见。

城市在扩张,马路在拓宽,高楼在拔地而起。

苏建华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市区转悠,看着那些新商场、新写字楼,心里既兴奋又焦急。

他院子周围也有了变化。

小平房变成了小楼房,泥巴路铺上了水泥,还装了路灯。

政府开始重视旅游业,园林周边的环境也在改善。

偶尔有人来打听院子卖不卖,出价也从10万涨到12万、15万。

每次有人来看房,谢丽娟都会悄悄问苏建华的意思。

但他总是摇头。

"老公,15万已经涨不少了。"谢丽娟试探着说。

"再等等。"苏建华总是这样回答。

谢丽娟的态度有所缓和,不再天天吵着要卖房子。

小军也升入了中学,虽然还住破院子,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自卑。

孩子懂事了,知道家里的不容易。

苏建华以为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直到2005年春天那个下午。

他下班回家,发现家里坐着个陌生男人,正和谢丽娟说话。

那男人穿着西装,看起来挺专业的。

"丽娟,这位是?"苏建华放下包。

谢丽娟脸色有点不自然:"这是...房产中介,我请他来看看咱家院子值多少钱。"

苏建华心里一震。

老婆竟然背着他联系了中介?

那个中介站起来,递过名片:

"苏先生,您好。我是盛达房产的经理。您这院子位置很不错,我们有客户愿意出18万收购。"

18万!

苏建华心里又震惊又复杂。

比当年买的时候翻了3倍!

但他更震惊的是老婆背着他联系中介这事。

"苏先生,您考虑考虑吧。18万在当下已经是很好的价了。现在房地产市场虽然在涨,但也有风险。见好就收,最明智。"中介继续推销。

"我需要和家人商量一下。"苏建华勉强保持平静。

中介走后,夫妻俩大吵了一架。

"你为啥背着我联系中介?"苏建华质问。

谢丽娟哭了:

"我不想再过穷日子了!这些年咱受了多少白眼,遭了多少嘲笑?小军马上要上高中了,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18万够咱买套像样的房子,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家!"

"可我觉得还能再涨..."

"涨什么涨?"谢丽娟声音都哑了,"13年了,整整13年!我青春都耗在这破院子里了!你还要等到啥时候?等咱都老死在这儿吗?"

谢丽娟越说越激动:

"你知道我这些年咋过的吗?每次单位聚会,同事都在聊自己家的新房子,就我得编瞎话。每次家长会,我都觉得抬不起头。小军的同学从来不愿意到咱家来玩,你知道为啥吗?"

苏建华沉默了。

他知道老婆这些年确实受了很多委屈。

"建华,咱都40多岁了,还能折腾几年?18万已经很多了,够咱过好日子了。你为啥就是不肯卖?"谢丽娟哭得声音都变了。

第二天,马志远也来劝苏建华:

"建华,见好就收吧。18万已经翻3倍了,你还想咋样?我在房产中介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贪心不足的人,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连一直支持他的老哥们都这么说,苏建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更让他痛心的是,全家人都站在了谢丽娟一边。

岳父打电话过来骂:

"苏建华,你还要折腾到啥时候?18万你还不知足?我看你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岳母也在电话里哭:

"建华啊,我们丽娟跟着你受了这么多年罪,你就不能体谅体谅她?18万够你们买套好房子了,何必非要住那破院子?"

连小军也怯生生地问:

"爸,要不咱卖了院子,搬好点的地方住吧?我也想像同学一样,住楼房。"

听到儿子这话,苏建华心里跟被刀捅了似的。

这些年,儿子从来没抱怨过,一直默默承受着同学的嘲笑。

现在连儿子都这样说,他还有什么理由坚持?

那几天,苏建华跟行尸走肉似的。

上班心不在焉,回家也不说话。

他开始怀疑自己这13年的坚持是否有意义。

那一夜,苏建华在院子里坐到天亮。

看着这个他坚持了13年的破院子,听着家人的埋怨和外人的劝说,他第一次真正怀疑起自己的判断。

月光洒在斑驳的墙壁上,院子里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他想起这13年来的酸甜苦辣,想起老婆的眼泪,想起儿子的委屈,想起邻居们的嘲笑。

也许,真的是我错了。

也许,我真的只是个固执到愚蠢的疯子。

那一刻,苏建华第一次动摇了。

他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卖掉院子,给家人一个正常的生活。

05

2010年,苏小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大学。

全家人都高兴坏了。

这是苏家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但随之而来的学费问题让苏建华愁白了头。

一年学费加生活费要2.5万,这对他们家来说是天文数字。

苏建华跑遍了所有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才勉强凑够了第一年的学费。

"爸,要不我不读了吧。"小军懂事地说,"我去打工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大学生现在也不好找工作,我还不如早点出去闯荡。"

听到这话,苏建华的心都碎了。

他辛苦这么多年,就是希望儿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过上好日子。

要是因为没钱让儿子放弃上大学,他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不行!"苏建华斩钉截铁,"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上大学!爸这辈子没啥出息,但不能耽误你前程。"

谢丽娟在旁边抹眼泪:

"建华,要不咱把院子卖了吧。现在怎么也能卖个三四十万,够小军读完大学了。"

苏建华看着老婆和儿子期待的眼神,心如刀绞。

18年了。

他坚持了18年。

难道真的要在这时候放弃?

就在全家人为钱发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