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于高层建筑火灾的致命威胁。电影作为反映现实与警示世人的重要媒介,曾多次以高楼火灾为题材,通过呈现火场的残酷,探讨火灾成因与逃生智慧。

1、《火烧摩天楼》(1974,美国)豆瓣评分7.6
《火烧摩天楼》是高楼火灾片的鼻祖,它以138层的旧金山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为背景,讲述了在大楼开业典礼庆祝活动中,大楼因电路系统短路引发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至高层,造成大量人员被困的故事。
起火原因主要归咎于建筑商邓肯为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降低了大楼防火规格,导致电路系统设计缺陷,无法承受高负荷运行,最终因电气故障点燃易燃材料。

在逃生方法上,影片着重展现了“固守待援”的策略:被困居民使用湿毛巾堵塞门缝,并通过泼水降低室内温度,以阻挡浓烟和高温。火势逼近顶层宴会厅,数百名名流被困。官方提出“放弃低楼层,集中救援高层”的方案,被消防队长奥哈洛伦坚决拒绝:“每一条生命都一样重要,没有高低之分”。
大楼的建筑设计师道格等被困的主角们通过爆破楼层、搭建临时通道等方式,最终疏散大部分幸存者。但摩天楼主体结构严重损毁,部分重要角色(如建筑设计师的好友)在救援中牺牲。结局并未回避灾难的残酷,既展现了人性中的勇气与牺牲,也暗讽了资本逐利导致的建筑安全漏洞。

2、《摩天楼》(2012,韩国)豆瓣评分7.5
《摩天楼》背景设定在首尔一座108层的摩天楼“汉拿山”。影片讲述了平安夜派对期间,大楼社长为了派对效果,不顾风险坚持安排直升机人工降雪表演。直升机受强气流影响失控,直接撞进大楼63层,燃油泄漏引发猛烈大火,火势借着建筑结构快速蔓延。

在逃生方法上,影片突出了“垂直疏散”的困境:部分群众借助楼外升降梯逃到连接双子楼的玻璃栈道,成功穿到另一栋楼脱险。男女主角联手释放楼顶储水箱的水,以此延缓大楼坍塌。后续为救出被困的众人,两人又重返火海,通过引爆雨水储存槽,借洪水将幸存者冲往汉江,而起火的摩天楼也在爆破后受控坍塌。

3、《逃出生天》(2013,中国)豆瓣评分6.7
《逃出生天》是华语首部3D火灾题材电影,以广州一栋摩天楼为背景。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兄弟在火灾爆发后联手救援,帮助被困人群逃生的故事。起火源于大厦维修人员防范意识差,让出问题的空调系统引发了火情,很快发展成无预警的“闪燃”,烟囱效应让火势在各楼层连环蔓延。

前消防员阿强(古天乐饰)的消防系统公司正在该大楼内办庆功会,他与闻讯赶来救火的消防队长哥哥大军(刘青云饰)联手上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火中兄弟情。
阿强发现电梯槽里有积水,与大军潜入水底打开最底层的门,借水流冲掉大堂的大火,为众人开辟生路。电梯即将下坠时,被困的民众合力找来巨大铁柜为二人阻挡危险。最后大厦发生剧烈爆炸,天花不断下塌,好在两人成功打开闸门,水流顺利扑灭大堂大火,幸存民众最终得以成功逃出生天。

4、《摩天营救》(2018,美国)豆瓣评分6.3
《摩天营救》以香港一座名为“珍珠塔”的225层摩天楼为舞台。影片讲述了退伍军人威尔·索耶在火灾中营救家人的故事。火灾由恐怖分子在96层纵火引发,火势向上快速扩散,导致大量群众被困高层。
在逃生方法上,影片突出“个人英雄主义”风格:主角凭借攀爬大楼外墙、使用消防水带和临时工具等方式逃生。电影动作场面精彩刺激,更多地聚焦于娱乐性,而非现实逃生技巧的推广。

结语
从1974年的《火烧摩天楼》到2018年的《摩天营救》,这些电影以不同的视角揭示了高楼火灾的残酷现实:起火原因往往集中于电路故障、人为失误或建筑缺陷。而因各种庆典活动聚集大量人群似乎是这些火灾电影的一贯套路。
逃生方法则有固守待援、垂直疏散和团队协作等多种途径,而利用楼顶储水箱灭火似乎是最管用的手段。当然最终最终还是得靠消防队员拼死营救。
现实中,高楼火灾确实“猛于虎”,我们必须时刻警惕,防患于未“燃”——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清理楼道杂物、熟悉逃生路线;一旦遭遇火灾,务必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拨打119求助,并根据火情选择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些银幕警示中汲取教训,守护生命与家园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