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茶
前言2025年秋季,日本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寒冬,罪魁祸首竟是一句话?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言论,直接触动中国民众,引发大规模抵制赴日旅游。
中国游客消费巨大,从奢侈品商圈到地方小店、航司民宿、滑雪场温泉,几乎无处不在。
一句政治挑衅,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损失,也让日本切身体会到中国游客的价值。
日本还能扭转这场损失吗?
中国游客断崖式下降中国游客一直是日本旅游业的核心支撑力量,他们不仅人数众多,更以高消费力闻名。
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赴日游客已经达到748.7万人,占全部外国游客的近四分之一。
相比之下,韩国、欧美等国家游客虽然人数也不少,但消费能力无法与中国游客匹敌。
数据显示,中国游客人均在日本的消费达到1.6万元人民币,是韩国游客的2.5倍,是欧美游客的2.3倍。

整个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总额达到了1.73万亿日元,占外国游客总消费的35%,足以说明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经济的重要性。
然而,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言论如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立刻引发了中国民众对赴日旅游的抵制行动。
中国外交部和文化旅游部相继发出提醒,建议近期不要前往日本旅游,直接导致大量已计划的旅游团取消和退订。
这一波骤降的客源,使日本旅游业陷入寒冬。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仅中国游客锐减就将造成日本损失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7亿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相当于日本全年国防预算的1.2倍,相当于再建三个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投资,也相当于日本全国每人可分到约17万日元。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这样的损失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直接拖累GDP下降0.36个百分点,相当于半年的经济增长化为泡影。

中国游客的流失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损失,更意味着日本旅游业失去了最可靠的“摇钱树”。
东京、京都、大阪、北海道等核心商圈和热门景区,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客流量和销售额,几乎有40%依赖中国游客的贡献。
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北海道滑雪场、京都和服租赁店都因为中国游客的骤减而出现空置和销售下滑,这背后的连锁效应是极其严重的。
每一笔中国游客的消费,都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多个行业,一旦缺位,整个生态链便遭受重创。
各行业的连锁反应中国游客的流失,让日本各行各业几乎集体受挫。零售业首先感受到了压力。
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商店销售额暴跌60%,曾经排着长队的收银台如今空空如也。
三越伊势丹、资生堂、高岛屋等依赖中国游客的零售品牌股价大幅下跌,跌幅超过10%,直接反映了市场对消费信心的恐慌。
京都的和服租赁店八成没有客源,三成直接停业倒闭,奈良售卖鹿仙贝的商家销量下降80%,甚至让小鹿因缺少游客而围攻人群觅食。

旅游业同样惨淡。原本旺季几乎一房难求的酒店,入住率骤降,冲绳酒店跌破30%,北海道滑雪场缆车空转率超过50%。
旅行社更是面临退订潮,上海多家赴日团退订率超过六成。日本航空和全日空不得不削减20%的中日航线,以应对客源骤减带来的经济压力。
普通从业者首当其冲承受困境。每减少100万中国游客,日本就少掉2.3万个就业岗位。
中文导购不得不转岗学习其他语言,或面临30%的薪资缩水,大巴司机、民宿老板、餐饮从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只能转做零工维持生计。

地方税收减少11亿日元,小商家连水电费都难以支付。
这一连串的经济和民生冲击,充分体现了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的不可替代性。
奢侈品商店、百货公司、旅游景区、交通服务、餐饮和酒店产业,甚至到最底层的民生就业,都与中国游客紧密相连。
日本旅游业这一次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一次社会震荡,从业者的生活、地方经济收入以及企业财务状况,都因此受到了直接冲击。
日本旅游业困境加剧面对中国游客骤减,日本政府和旅游业试图寻找替代方案,但现实情况非常严峻。
日本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和印度市场,希望通过签证简化、包机直航等方式吸引新游客。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国家游客的消费力远不如中国游客。
东南亚游客的人均消费仅为中国游客的三分之一,印度游客更低,仅为中国游客的四分之一。

即便能够凑足人数,日本也需要新增700万东南亚游客才能弥补中国游客的消费缺口,这对于日本的接待能力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日本还尝试激活本土消费市场,通过发放折扣券、温泉季补贴等方式鼓励日本民众旅游,但效果有限。
国内消费力本身有限,再加上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导致日本本土消费者对海产品心存顾虑,本土消费难以支撑原有旅游经济规模。

政府虽拿出300亿日元纾困基金,但覆盖范围不到30%,对于依赖中国游客的中小商家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游客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国内三亚免税店推出日本同款药妆专区,单日销售额屡创新高。
泰国、新加坡都提供中文服务,路边摊、酒店、商场均支持支付宝和中文导购。

意大利也开通了中文退税绿色通道,这让中国游客在不出国或前往其他国家时,同样能够获得便捷、熟悉的购物体验。
事实证明,中国游客的流失对日本而言是无法简单替代的损失。
高市早苗的政治言论虽然出于内部政治考虑,但最终让普通商家和从业者买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震荡。
结语高市早苗的一句政治挑衅,不仅撕裂了中日关系,更让日本亲手砍掉了自己旅游业的“摇钱树”。
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人数上,更体现在高消费力和对各行业的拉动作用上。失去他们,零售、酒店、交通、民生就业和地方税收都遭受重创。
旅游业的寒冬警示日本,经济利益与政治行为密不可分,尊重和信任才是维系游客和行业稳定的基石。
如果日本继续忽视这一原则,不仅旅游业难以复苏,还可能影响更广泛的产业和国际关系。
这一次的2.2万亿日元损失,是日本必须深刻反思的经济和外交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