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漫步福州三坊七巷,重温一片街区的近代风云

漫步于福州三坊七巷,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踏入一部鲜活的近代史长卷。这片占地40公顷的明清建筑群,以南后街为中轴,串联

漫步于福州三坊七巷,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踏入一部鲜活的近代史长卷。这片占地40公顷的明清建筑群,以南后街为中轴,串联起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与七条巷弄,保存着270余座古民居,其中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

这里曾走出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诸多人物。林则徐故居静立文儒坊,虎门销烟的壮举在此酝酿,他翻译的《四洲志》开启了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河;沈葆桢府邸隐于巷陌,这位船政大臣筹建近代海军,亲赴台湾抵御外侮,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严复晚年归居郎官巷,其翻译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之论震动思想界,为维新变法注入理论根基。

三坊七巷的巷弄深处,还镌刻着革命者的热血印记。林觉民在宫巷故居写下《与妻书》,以“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决绝投身黄花岗起义;林旭18岁中举,24岁成“戊戌六君子”之一,用生命践行变法理想;萨镇冰从黄巷走向海疆,历经甲午战争、重建北洋水师,晚年仍心系国家统一。

如今,严复故居的灰塑花鸟、林觉民宅院的双层书房依然留存,而街区通过智慧化改造,让历史与现代交融——全场景刷脸支付、VR云游览等科技手段,让游客既能触摸明清建筑的雕花窗棂,又能沉浸于虚拟历史场景。三坊七巷,这片承载着半部中国近代史的街区,正以鲜活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