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第一书记"手记,记录基层心声。本栏目聚焦鲁谷街道社区、楼宇"第一书记"一线实践,通过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思所为,展现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温度与攻坚智慧。在这里,读懂初心如何融入柴米油盐,担当怎样化作烟火日常——让我们从这些"第一视角"的笔记里,见证基层奋进的力量。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新岚大厦社区“第一书记” 蒋文
老旧小区是城市发展的“年轮”,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但其基础设施老化、治理主体缺位、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堵点”和民生改善的“痛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治理,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更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石景山区鲁谷街道逐步探索形成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分类施策的治理模式,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实践路径。
党建引领是凝聚治理合力的核心。老旧小区治理千头万绪,必须筑牢党组织这个“主心骨”。作为新岚大厦社区的“第一书记”,刚任职到这里时,这座2004年建成的混合型小区,近1500户居民里既有退休老人,也有上班族,单位房与商品房混杂、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十分突出。新岚大厦社区将党组织延伸至微网格,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治理平台,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把支部建在社区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践证明,只有将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过程,才能有效统筹政府、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破解“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

民主协商是精准回应需求的关键。老旧小区治理的核心在于“人”,必须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新岚大厦社区通过“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的全流程参与模式,使改造项目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社区通过多次现场勘察、召开业主委员会会议、政策宣贯会等方式,有效化解了电梯加装、停车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建立起共商共议机制,共同制定治理方案,让居民诉求有渠道表达、参与有平台支撑。

分类施策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保障。由于不同老旧小区在人群构成、资源禀赋上存在显著差异,需避免‘一刀切’式治理。以依翠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新岚大厦社区聚焦电梯加装、智慧养老等居民需求精准施策,成功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典范;与此同时,社区立足军休五所小区的军工文化底蕴,以廉洁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培育出具有社区特色的治理品牌。这种‘一小区一策’的分类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治理措施的精准性与针对性。
老旧小区综合治理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硬件升级与软件更新的双重革新。唯有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民主协商汇民智、分类施策解民忧、长效管理惠民生,才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随着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必将从“痛点”变“亮点”,让居民在“家门口”收获更多幸福感与归属感,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写下温暖注脚。
来源:鲁谷街道宣传联络站